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00章 集体办绣坊
    一阵威胁恐吓之下,小石村一众村民诚惶诚恐的接受了一百两银子的赏银。

    在村民们感恩戴德的感激声中,史师爷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小石村。

    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小石村村民奉上的鸡鸭等土仪以及给诸位官爷的茶水费二十两银子。

    将史师爷和宋捕头一行人送走,蒋洪瑞看着一脸茫然和绝望的村民,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

    原本,他和村里其他人一样,都以为能够拿到击杀匪首的奖励。

    有了五百两银子的赏金,不说能够重建小石村的花销,但至少能让村民们轻松得多。

    然而,他们忘记了官僚的贪婪。

    五百两一下子变成了一百两不说,临走前,宋捕头将蒋洪瑞叫到一旁"商议"的茶水钱就要了足足二十两。

    一百两秒变八十两!

    沉默良久,蒋洪瑞走到了众人面前,沉声道:"诸位,你们也看到了,赏银就只剩下了八十两银子,如何处理这些钱,我想听一听你们大家的意见。"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没有说话。

    八十两银子看起来不少,但小石村本来就有七十几户人家,就算因为山匪的威胁走了几家,现在的小石村也还有七十户人。

    若是将八十两银子分分,每家也能分到一两银子。

    对寻常的农家而言,一两银子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只是,原本能拿五两银子,如今突然变成了一两银子,任谁心里都有些不好受。

    良久,人群中有人出声道:"要不,我们把这钱分了吧?好歹也是一两银子呢,能买多少粮食了,也能让我们熬过这个冬天了。"

    听了这个人的话,人群中开始有人附和:"对,分了吧,有了这些银子咱们至少这个冬天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对啊,只要有饭吃饿不死,我们趁着这个冬天搭茅草屋,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越来越多的村民赞同将银子分了。

    人群中偶尔有个别不同的声音:"村长,您说怎么安排吧?我们听你的。"

    蒋洪瑞听了众人的发言,大部分是赞成将银子分掉的声音,他心里就有了决定,就在这时,一个清亮的女声响起:"诸位叔伯婶娘,你们能否听我说一句?"

    是蒙小华,她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蒋洪瑞看向蒙小华,蒙小华微笑着点了点头,走到了蒋洪瑞的身边。

    蒋洪瑞此时也想听一听蒙小华有什么主意,于是对众人道:"大家伙儿先静一静,我们听听华儿有什么建议,你们都知道她是最有主意的。"

    村民们一听,顿时赞同道:"对对,听听华儿怎么说。"

    "华儿,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出来,我们都支持你。"

    不只是老村长,村里人基本上都想知道蒙小华有什么主意。

    毕竟,蒙小华离开潘家这半年来,做的每一桩事情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毫不夸张的说,蒙小华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从一穷二白,身无分文挣下了如今的家产。

    所以,一提到银钱,众人无形中对她多了几分信任。

    蒙小华看着下方众人期待的眼神,娓娓道来。

    "诸位叔伯婶娘,这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分到每家每户手里,一家也能得到一两多银子,足够买些粮食度过这个冬天了。但是,我想说的是,请大家不要只顾着眼前的好处,古人曾说过,坐吃山空,何况只是这一两银子。若是我们把这一两银子花光了,可就没有了。"

    这时,有人忍不住喊道:"华儿,你就直说吧,要怎么做,叔支持你。"

    "对,华儿,你有什么主意直接说,婶子也不想坐吃山空。"

    "华儿,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对不对的大家一起商量。"

    蒙小华点点头道:"那我就直说了,我想用这些钱,办一个绣坊。"

    听到蒙小华说的话,众人顿时沉默了。

    绣坊,就是专门从事手工刺绣的场所,由乡村的绣娘组成,以传统工艺制作绣品。

    在这个年代,就连大户人家的小姐都多多少少会一些针线活。

    村里的妇人们平常也都是自己缝缝补补,一些手巧的,甚至能给家里人做衣服。

    只是,村里的妇人们对自己的技艺没有信心。

    王凤群代表众人问出了心声:"华儿,你觉得我们绣的东西能拿得出手吗?"

    蒙小华笑着点头道:"婶子,我听人旁人说过,村里就你的手帕绣得最好,绣的花样也最时兴,在县城的铺子里买了不少钱。"

    王凤群被蒙小华夸的有些不好意思:"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只是勉强能换些钱补贴家用而已。而且,村里有好几个人都比我绣得好,哪里当得起最好的。"

    蒙小华闻言眼前一亮,对王凤群道:"婶子,你就不要谦虚了,你觉得要是让你和其他绣工好的婶子一起,专门绣一些帕子和衣服来卖,能不能卖上钱?"

    王凤群有些迟疑:"绣帕子我还行,但是绣衣服我没有试过,心里没把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古代:种田养牛粮满仓请大家收藏:回到古代:种田养牛粮满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蒙小华转向众人道:"村长、诸位叔伯,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村里的学堂白日里不是空着的吗?正好用来作为绣坊的场地,村里觉得自己绣工好的姑娘婶子们,都可以到绣坊里领些布帛回去,绣完的东西,咱们再一起卖到其他地方去。"

    "不过这开绣坊的本钱,就用这八十两银子,若日后这绣坊赚了钱,村里每家每户都能分上一份。当然,咱们也不强求,如果有不愿意参加的,可以向老村长提出来,咱们把属于他的那份钱分给他就是了,你们觉得如何?"

    听了蒙小华的话,众人顿时议论了起来。

    "华儿这个主意好,要是绣坊能一直办下去,这就是下鸡蛋的母鸡啊。"

    "我也觉得不错,一两银子确实能买不少粮食,但是和长期的收益比起来,还是投到绣坊里比较合算。"

    "我支持华儿的想法,只要弄好了,以后岂不是就能有源源不断的收入了。"

    "而且,以后的婆娘将绣出来的东西卖给绣坊,还能有一笔收入,省得还要跑到县城去,岂不是省了很多事。"

    当然,有赞成的就有反对的声音。

    "哼,蒙小华这个女人肯定没安好心,你们就这么相信她,当心被她把本钱都给骗了。"

    "蒙小华有这么好心?要真赚钱,她自己不会开绣坊吗?她家里那么多人。"

    "反正我不会把钱给出去,这银子啊,还是留在自己手里比较稳当。"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蒙小华走回了原本的位置。

    主意她已经出了,接下来要怎么办,就不需要她操心了。

    蒋洪瑞也明白这点,高声道:"大家伙听我说,现在大家先散了,银子先由我保管着,愿意按照华儿说的法子办的,自己来找我家老大登记名字,不愿意的人,我明天会把银子按照平摊的数量给你们的,都散了吧。"

    等蒋洪瑞说完,人群散开。

    有的人三三两两的结伴离去。

    有的人则是直接找上了蒋才国,要在绣坊中入股。

    喜欢回到古代:种田养牛粮满仓请大家收藏:回到古代:种田养牛粮满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