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82章 老师好牛逼
    “咦,谢家枪法,这小子是你们谢家人?”

    红衣少年发现沈淮使的是谢家枪法,连忙用胳膊肘子撞了撞旁边的玄衣少年。

    玄衣少年是平南侯第三子,谢云峥。

    他看着台上的沈淮,丢出三个字,“不认识。”

    “难不成是刚从云都那边过来的?”萧策用食指点了点下巴,想想又觉得不对,“你们谢氏一脉,向来信奉‘你敬我一尺,我还你十丈’,总不至于被人暗算了,才张口索赔五千两这点小钱吧?”

    谢云峥却说,“赵槊要输了。”

    萧策抬头,只见沈淮一个大跳跃,手中的长枪朝赵槊劈去。

    赵槊抬刀挡枪。

    他以为能挡住,结果手掌一麻,刀就掉了下来,在地上发出‘哐啷’的声音。

    擂台下一阵欢呼。

    赵槊慌了,想要去捡刀,可沈淮又怎么会给他机会?

    “枪似游龙万兵首,命若黄泉不回头。”

    沈淮一边喊,一边朝赵槊进攻。

    枪若游龙,快速旋转的枪头带出嗡鸣的风声,压迫感和危险感十足,逼得赵槊连连后退,直到背后撞到栏杆,退无可退。

    “第六枪,白龙!”

    刺出的枪,穿透风声,直直的朝赵槊的咽喉刺去。

    赵槊瞳孔惊惧,亡魂大冒。

    台下的人惊心动魄。

    可惜的是,枪头并没有刺破赵槊的喉咙,而是拉开了一寸距离。

    赵槊背靠栏杆,上半个身子向外倾斜,脖子更是仰成了天鹅颈,呼吸急促,一动也不敢动。

    “你输了。”沈淮面无表情的看着赵槊,“给钱。”

    “愿赌服输,给钱!”

    台下的众人,看热闹不嫌事大,一个个跟着起哄。

    “给钱!给钱!”

    “给钱!给钱!”

    声音越来越大,下面的人越叫越激动,仿佛是他们打败了沈淮一样。

    赵槊万分难堪,但见沈淮没有杀意,便知自己没有性命之危。

    危险解除。

    赵槊连忙挥开枪头,迅速后退,直到他认为的安全距离上,才停下来。

    他盯着沈淮,心有不甘道,“谢家枪法,你是谢家什么人?”

    原本以为是个无名小卒。

    推也就推了,没啥大不了的。

    结果竟是谢家人。

    真他娘的倒霉。

    “怎么,这就想回去搬救兵了?”沈淮讽刺道。

    赵槊大怒,而后又突然嗤笑道,“谢氏子弟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你小子连个名号都不敢亮,不会是从哪个窑子里爬出来的野种吧。”

    “谁说会谢家枪法的,就一定姓谢?”沈淮挥枪扫向赵槊的门面,赵槊连忙躲开,可惜没两下,就被沈淮按在地上摩擦。

    “不会说话,这嘴巴就别要了。”

    沈淮粗鲁的捏着赵槊的下巴,在他杀人的目光中,又拍了拍他的脸。

    “我的枪法,承袭于谢氏,懂?”

    “不可能,谢家枪法从不外传。”

    “传不传,你说了不算。”沈淮起身,写下契书丢给赵槊,“给你三天时间,把银子送到雁塔,三天后,要是看不见银子,别怪我敲锣打鼓去你家讨债。

    你要是不信,大可试试。”

    “你给我等着。”

    赵槊不甘的签上自己的大名,放下狠话离开。

    “哎呀,我还未这姓赵的有多厉害呢,才多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真是废物。”

    “可不是,平日就知道对我们这些没武艺的人叫嚣,今天踢到铁板了没?”

    “他这种人,就该被这样收拾。”

    擂台下的众人议论纷纷,恨不得出去放两串爆竹以示庆祝。

    萧策和鞋谢云峥对视了一眼,很快又别开了。

    他们都想知道沈淮是什么来路。

    沈淮刚走下擂台,就见之前斗剑的两位少年朝自己走来。

    “在下萧策,家父长陵郡王,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又是个有权有势的二代。

    “在下沈淮,雍州郡人士,父母皆是普通人,去岁中举,初到京城,准备去国子监求学。”

    沈淮拱手,“今日本想入塔观摩前人杰作,不料刚进塔便遭人暗算,幸有诸位仗义相助,沈某感激不尽。”

    说罢,朝四周的人躬身作揖。

    “我们早就看那赵槊不顺眼了,沈兄此举也算帮我们出了口恶气,不必如此客气。”青袍少年出来扶沈淮。

    “你没受伤吧?”

    “没有。”沈淮对青袍少年颇有好感,“阁下怎么称呼?”

    “在下裴律,家父大理寺卿,某如今在国子监修业,沈兄他日入监求学,可到上舍文星斋找我。”

    又是个牛逼的二代。

    “上舍,裴兄不简单呐。”

    国子监分外舍,内舍,上舍。

    外舍是新生班,定时考核,评优者晋升内舍。

    内舍也一样需要考核升上舍。

    上舍同样需要考核,连续评优者可获得‘历事’资格,或者在某个领域表现突出,可破格入六部做事,但这种对日后升官限制很大。

    做到六品主事就顶天了。

    “沈兄谬赞,某不敢当。”裴律很谦虚。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你的枪法师承谢家何人?”谢云峥目光审视的看着沈淮。

    对方的目光极具攻击性,加上桀骜不驯的气质,给人一种不好惹的感觉。

    但沈淮没察觉到敌意,于是问道,“阁下是?”

    “家父平南侯。”很高冷。

    我艹!

    这不是谢家本谢么?

    沈淮拱手,郑重道,“家师道和先生!”

    七叔?

    谢云峥的桃花眼眯了一下。

    七叔去雍州不过三年,可此人的枪法不像是三年学成的。

    赵槊天赋不行,但自小被他爹逼着练武。

    也是有两下子的。

    却很快被此人打得没有还手之力,要是生死战,早就死八百回了。

    另外,普通人根本没机会接触谢家枪法。

    而且朝中也没几个姓沈的高官,世家勋贵更是没有姓沈的。

    这小子到底什么来头?

    谢云峥想到的,萧策也想到,裴律也能想到。

    其他人更是不相信沈淮的父母是普通人。

    因为跟谢氏往来的,从来没有普通人。

    萧策看了谢云峥一眼,又对沈淮说,“方才听沈兄在擂台上喊第六枪,这第六枪威力惊人,避无可避,不知后面是否还有第七枪七八枪?”

    “在下这三脚猫的功夫,果然难逃萧兄的慧眼。”沈淮笑笑,“没错,我这枪法,一共有十三式,我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惊鸿十三枪。”

    萧策:“……”

    谢云峥:“……”

    裴律:“……”

    众人:“……”

    沈淮见大家不说话,奇怪道,“怎么了,是这个名字不够霸气侧漏吗?”

    裴律这才‘咳’了一声,没话找话道,“沈兄来京都多久了?”

    沈淮伸出三根手指头,“三天!”

    “?”

    才来三天,你就敢单挑赵槊?

    众人面面相觑。

    不知该说沈淮靠山硬,有恃无恐,还是该说他莽。

    外地人入京。

    哪个敢像他这样,一来就单挑侯府老六的?

    虽说定远侯府这些年落魄了,可宫里还坐着一位昭仪娘娘呢。

    怎么都要给两分薄面。

    沈淮倒好,问都没问就直接动手了。

    不过,很带劲!

    这是许多人的心声。

    萧策食指点着下巴,有点看不懂沈淮是什么路数。

    “哎,也不知道我那五千两能不能拿到手。”沈淮故作叹息道,“要是赵槊耍赖,我只好厚脸皮敲锣打鼓去他家了,要是这样还不给,算我倒霉。”

    谢云峥高冷道,“不会。”

    “区区五千两,赵槊自己就能拿出来,这么多人看着,他不会不给的。”

    萧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来回扫着沈淮的脸,“不过话说回来,沈兄,你不觉得五千两太少了么?”

    沈淮一脸愕然,“五千两,很少吗?”

    “当然少了,这点钱都不够买匹踏雪乌骓的,更别说去勾栏点曲了,怕是连个琴响儿都听不到。”萧策说着,还惋惜的拍了拍沈淮的肩,语重心长道,“沈兄啊,下次再有这种事,你千万别心软啊。

    记住,要往高了喊,喊得越高,才能体现你的尊重。

    不然就那点钱,别人还以为你在故意羞辱他呢?”

    “就是就是!”

    有人附和道,还说沈淮要得太少了,起码得要五万两。

    沈淮,“……”

    京城人都这么有钱的吗?

    五千两都不算钱,五万两才勉勉强强。

    他故作一脸茫然:“是这样吗?”

    “千真万确。”萧策重重点头,“沈兄,你是道和先生的高徒,我们是不会骗你的。”

    沈淮差点就信了。

    心里呵呵了一下,将视线转到谢云峥身上,无声询问。

    结果谢云峥丢下一句“走了”,转身离开雁塔。

    “谢老三,等我!”

    萧策见谢云峥离开,连忙追了过去。

    众人见谢云峥和萧策两人走了,也纷纷离开。

    “沈兄,快到闭塔时间了,我们也出去吧。”

    “好!”

    沈淮和裴律肩并肩往大门而去。

    “裴兄,像我这样的新人,进外舍多久能升去内舍?”

    “半年内,连续三次评优便能去内舍,内舍升上舍同样如此,到了上舍,功课繁重,每月也只有三天休沐,若是课业不合格,还要留堂。”

    “所以裴兄今天休沐?”

    “对,今日休沐,若非如此,怕是要错过沈兄的风采了。”

    “遇见裴兄,亦是沈某之幸。”沈淮笑拱手,“再过几日,我也要去国子监报到了,到时候还望裴兄多多关照。”

    “沈兄的策论格局开阔,更兼对对子之造诣,以‘望江楼’对‘印月井’,解了千古难对,连祭酒都拍手称绝。”

    啊?

    祭酒知道自己?

    难道老师做了什么?

    裴律见沈淮一脸茫然,还奇怪道,“你不知祭酒跟谢侍郎是师兄弟么?”

    沈淮摇摇头。

    老师除了指点他学问,其余的什么也没说。

    裴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有点无语是怎么回事?

    “总之呢,李祭酒是你师伯,你擅长对对子的事情,已有不少人知道,待你入了国子监,定有不少人给你下战书,沈兄,你自求多福。”

    裴律上马车时,还补充了一句,“赵槊也在国子监。”

    直到裴律的马车走远,沈淮才上自家马车。

    “沈金哥,你来赶车,我有点事情问谢不二。”

    至于问什么,沈金聪明的没问。

    默默地跟谢不二交换位置。

    “公子,您有事问我?”

    “我方才在塔内结识了大理寺卿家的公子裴律,他跟我说,老师跟国子监祭酒是师兄弟,祭酒是我师伯。”

    “对呀。”谢不二点点头,“东黎老先生门生无数,可嫡传弟子却只有大人和李祭酒还有瑾阳长公主三人,瑾阳长公主是最早拜入老先生门下的,咱们大人是关门弟子。”

    沈淮再次震惊。

    啊啊啊……

    老师太牛逼了!

    激动过后,沈淮问,“东黎老先生在京城么?”

    “三年前,老先生过八十大寿后,便隐居竹林了。”

    “那老先生致仕之前,官拜几品?”

    “应该是太傅吧。”谢不二不是很确定,“东黎先生醉心学术,淡泊名利,他倡导的‘知行一体’理念,被陛下认可,在仕林中地位很高。”

    知行一体?

    有王阳明知行合一那个味儿。

    不过这种理念,并非王阳明专属,只是到了王阳明这儿才形成体系。

    在这之前,孔孟思想中,亦强调“知”与“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不过并未强调两者并用。

    前朝亦有人主张“知”与“行”的理念,但被人质疑“知易行难”。

    前朝国祚不到百年,这个理念没有正式形成体系理论,直到圣昭太祖建立大夏,朝局稳定之后,这种理念才开始活跃,并在东黎这里形成体系。

    意识到东黎是什么样的存在,沈淮暗自激动。

    他想,作为徒孙,他应该有机会见到大儒本尊的。

    “瑾阳长公主是陛下之女,还是陛下姐妹?”

    长公主一般是皇帝姐妹,但在夏朝,皇帝之女亦可封为长公主,不过需要特批,并非惯例。

    “瑾阳长公主是当今陛下长女。”

    “那祭酒师伯呢?”

    沈淮继续问。

    初来乍到,很多事情不懂,得心里有个数。

    不然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那就尴尬了。

    国子监祭酒是老师的师兄,那他以后在国子监就有人罩了。

    学习资源更不用愁!

    哇……嘎!嘎!

    光是想想,沈淮就很开心!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