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70章 日常,族田
    马车渐行渐远,最后消失不见。

    对于这种离别,县衙众人已经见怪不怪了,倒是新来的冯知县有些不舍。

    因为以后的事,得他一个人决断了。

    “沈举人打算何时进京?”

    回去的路上,冯知县跟沈淮说话。

    “不瞒大人,这事学生还没想好呢。”沈淮半真半假,“以学生的名次,进国子监完全没问题,只是京城花销大,得跟家里商量才行。”

    韦主薄听见了,说道,“有谢大人在,怕什么?”

    “若是我去投奔老师,老师定不会短了我的吃穿,只是作为弟子,也不好事事都麻烦他老人家不是?”沈淮看向韦主薄,“老师待我不薄,我怎好意思给老师添麻烦呢?”

    “哎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正欠都欠了,不怕再欠这点。”

    大家一阵哄笑。

    前面是条岔路。

    县衙的人往东,县学的人往西。

    沈淮正要往另一个方向时,被李教谕拉住了,“你,还有方启贤跟我去县学一趟!”

    沈淮这才想起昨天答应教谕的事情来。

    但是方启贤不知道,“教谕,何事呀?”

    “去了便知。”说着,看向林致远和顾舟等人,“你们若无事,也可以一起过来。”

    林致远和顾舟、赵勋三人对视了一眼,也跟着过去。

    到了县学才知道,教谕想整理沈淮和方启贤的诗词和文章,收录进藏书楼,并装订成册,发放到墨香阁和郡城的书肆。

    方启贤没想到,天降喜事。

    二话不说,回家拿稿子。

    沈淮则是被教谕‘逼着’写对子。

    他说对子太少了,得添几个。

    林致远、顾舟、赵堂三人被安排抄录书籍和整理稿件。

    写完对子,李教谕又觉得文章少了,又让沈淮添两篇。

    直到傍晚,才放他们回去。

    第二天继续。

    这次,只有沈淮和方启贤。

    “淮弟,这两日你去过茶楼吗?”

    “怎么了?”沈淮抬头。

    方启贤见他一脸茫然,就知道沈淮没去过。

    于是笑着说道,“你现在可是县里的大红人,大街小巷,茶楼饭馆,到处都在说你的事迹。特别是流水席那天,你跟一众学子喊的热血诗词,很受大家的欢迎。

    就连我那小堂弟,每天下学回来,都要喊两句才开始写课业呢。”

    额……

    沈淮尬笑。

    接着又听方启贤说,“墨香阁还出了一期关于那天的集序,卖得非常火爆,我到现在都没抢到呢。”

    沈淮“……”

    “等会回去,你过那边就知道了。”

    回去时,沈淮特意拐道去墨香阁。

    “沈公子。”

    墨香阁的掌柜看见沈淮,一脸笑容的迎过来,“沈公子,我们东家去万秀村参加您的宴席,被您和一众学子的热血诗词深深震撼。

    回来当晚,连夜写了一篇《万秀村沈郎青云集序》。”

    说着,将集序递到沈淮面前,“东家说,不热血无以少年,祝愿公子前程似锦,扶摇直上九万里。”

    “那我便借贵书肆吉言了。”沈淮笑着接过集序,继而问道,“最近有郡城的诗文吗?或者花植方面的书籍。”

    “这两日,书肆提高了诗文的收录水准,郡城下来的诗文,东家请人重新品鉴了,暂时还没放出来,倒是花植方面的书籍,收集到两本。”

    掌柜从犄角旮旯里拿出书籍,“听说是花匠请人写的,不知道为何,又拿出来了。”

    书籍卷边,甚至页面泛黄。

    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

    沈淮翻看内容,记载方式很随意,但记录得很详细,遣词造句也比之前收集的书籍更简单直白,很方便那些识字不多的人看。

    “多少?”

    “公子给二两就行。”

    东家说了,只要沈公子来,一律打六折。

    要是沈公子的家人来,打八折。

    沈淮爽快的掏钱,“再有这样的书籍,还请掌柜的给我留着。”

    说着,又从荷包掏钱,“这是订金。”

    “沈公子爽快。”

    待沈淮走远,书架后面的几个读书郎悄悄冒头。

    “掌柜的,方才那位就是我们县鼎鼎大名的沈郎么?”

    “正是沈举人。”

    “那也给我来一册《沈郎集序》”

    “集序还在赶制中,几位想来一份,只能预定了。”

    “多久到货?”

    “三日后。”

    “三日便三日,我们等得起。”

    又收到四份订单,掌柜的笑得无比灿烂。

    心中更是希望沈淮多来墨香阁几次。

    可惜,沈淮已经走远。

    看不到这一幕。

    回到江湾畔,他开始阅看集序。

    不得不说,墨香阁东家有两下子。

    文笔一般,但写得非常有代入感。

    尤其是喊口号那段,采用话本的对话形式,人物表情、现场氛围,描述得非常有画面感。

    更绝的是,还配了两张插图。

    人物形象很写意,但气质鲜明。

    不会显得脸谱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咦,这不是流水席那天的情景么?”沈木进来,无意中看见看到插图,惊呼出声。

    “墨香阁东家把那天写成集序了,你看看。”

    沈木识字有限。

    只看懂一点点,但不妨碍他看图。

    “三哥,你真厉害,连书肆都在替你扬名。”

    这年头出书很难。

    没名气但又想着书扬名的,得自己掏腰包买纸拓印成册,还要给书肆摊位费。

    有点名气但又名字又不是很大的,书肆会主动收集你的诗文,替你宣扬。

    名气很大的,书商主动付费,后期还有分成。

    沈淮属于中间阶段。

    “对了,这两天,那四人表现如何?”

    “都挺勤快的,就是那两个丫鬟,白白嫩嫩的,力气也不大,一看就不是干粗活的料。”沈木打趣道,“要是放到我们村,肯定有很多人误以为是千金小姐。”

    白白嫩嫩不至于。

    不过倒是比村里的很多女娃长得整齐。

    主要是仪态好。

    在县衙,丫鬟就负责泡茶、整理屋子、养养花,重活粗活基本都是小厮干的。

    “我过几天回去,你让她们两个准备一下。”

    沈淮打算带回去给大姐二姐看看。

    要是合适,就留给她们。

    三天过后。

    县学的事情一了,沈淮带着两个丫鬟回了万秀村。

    下马车的时候,很多人盯着他身后的丫鬟看,眼里全是八卦之色。

    “沈郎,你身后这两位是?”

    “三公子,你后面这两位姑娘是你们家亲戚吗?”

    一堆大叔大婶围了上来。

    她们用探究的眼神看着灵芝和香草两个丫鬟。

    “哎哟,白白嫩嫩的。”

    一个大婶还上手了,整得灵芝躲也不是,不躲也不是。

    沈淮见状,把人拉到自己身后,“各位叔婶,这两个姑娘是老师赠给我的丫鬟,打今日起就是我沈家的人了,以后还请叔婶们多多关照。”

    丫鬟?

    大婶们看着香草和灵芝,怎么看都不像。

    这两姑娘可是长得比村里的女娃都好看呢。

    大叔们却想歪了,嘿嘿嘿的看着沈淮,一脸猥琐。

    沈淮假装没看到,“快响午了,叔婶们赶紧回家做饭吧。”

    说罢,带着丫鬟进屋。

    家里没人。

    桌上也没有多余的饭菜。

    沈淮索性让两个丫鬟做饭,自己去作坊找沈月沈杏。

    结果被告知:他们下田去了。

    沈淮在作坊转了一圈,发现人比平时少很多。

    问了才知道,大家轮番请假下田种油菜

    所以作坊才这么少人。

    于是沈淮回家了。

    吃完午饭,丫鬟主动收拾桌碗,并将堂屋和灶房打扫干净。

    沈淮推开一间空房,“你们以后就住这间,收拾一下,傍晚再出来做饭。”

    傍晚时分,沈七刀、沈月几人回来了。

    看到灶房里做饭的两个丫鬟,惊得跑过来找沈淮。

    “三郎,那两个人是谁?”

    “老师送的丫鬟,比较壮那个叫香草,另一个叫灵芝,还有两个小厮,我留在县里干活了。”

    沈淮看着既激动又有些不适应的家人,赶紧说道,“爷爷奶奶,我都考中举人了,有资格使唤奴仆,老师也是见我身边没个跑腿的,这才把人送过来。

    我原本就打算,给家里雇个婆子洗衣做饭,再雇个长工放牛养猪,这样你们也能喘口气。”

    “这些活我们都做惯了,哪里需要丫鬟啊。”

    林氏这话,两个丫鬟都听见了。

    心里顿时一个咯噔。

    她们自小被卖为奴,早就没了自由身,要是被主家嫌弃……

    两人瞬间就慌了,锅铲差点拿不稳。

    “奶奶用不惯不是还有大姐二姐么,以后大姐嫁去许家,便是许家的大少奶奶,许兄又是举人,大姐身边没个人伺候说不说过啊。

    还有二姐这边,也得有个人给她跑腿不是?

    香草和灵芝都识字,会女红,还会打理花草,让她们跟着大姐二姐肯定能派上用场。

    而且她们的卖身契在我们手上,肯定不敢有二心的。”

    林氏心动了,目光扫过黄氏、沈七刀和沈继业几人,“那就……试试?”

    “那就试试。”沈七刀点头道,“许家田产颇多,又有铺子,有个识字的丫鬟在身边打下手,月丫头以后也能轻省些。”

    沈月一脸激动。

    “还有杏丫头,她既然想留在家里,那就得培养几个能干的人在身边,以后家里的事,她也得慢慢担起来。”

    “爷爷,你同意了?”沈杏比沈月还激动。

    “不然呢?”沈七刀看了沈淮一眼,“三郎还要考进士,肯定不能守着家里,你们姐妹都嫁出去了,家里的活谁来干?

    总不能让我们两个老骨头干到死吧?”

    “什么死不死的,呸!呸!呸!。”林氏急忙连呸三下,“不就是用几个丫鬟吗,瞧你出息的……还是先吃饭吧。”

    饭桌上,三菜一汤。

    一盘清炒鲜笋、一盘香葱鸡蛋、一盘秋葵,一份青菜汤。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黄氏试了一口,点头道,“味道还不错,娘你试试。”

    夹块鸡蛋给林氏。

    林氏尝后也点头说道,“还别说,有人做饭的感觉还不赖。”

    饭后,还有人收桌洗碗。

    黄氏母女三人都觉得有丫鬟使唤很不错。

    等香草和灵芝收拾完毕,沈淮让她们过来认人。

    后面没其他事情,就让她们回房间里待着。

    沈淮这才开始跟家人说国子监的事。

    之前沈大姑在饭桌上说过,所以沈七刀几人很平静。

    “何时动身?”

    “我要赶在明年三月入京,过完上元节就要出发了,不然赶不上老师的安排。”沈淮实话实说,“另外,挂田和徭役的事,得尽快定下来。

    不然我去了京城,就没法办理了。”

    “你打算拿多少出来?”沈七刀问。

    “一百亩左右吧。”这个沈淮早就想好,“家里现在就十六亩水田,四亩旱田,加上老师送的一百亩旱田,总共才一百二十亩。

    过两天我去镇上问问,看附近有没有旱田可买。

    或者是可以开荒的地也行。

    要是能买到,我打算拿出二十亩做为族田。

    田里的产出,用来支持族里的读书郎,这笔钱,给谁管,怎么用,得拟个章程出来,不能见人喊穷就给,得按规矩来。”

    沈继业点点头,“无规矩不成方圆,谁都给,这事就办的没意思了。”

    “还有,黄芽菜的方子,我也打算拿出来给族里。”沈淮说着,看向其他人,“家族想要兴旺,不能光靠我一个人,只有大家日子好过了,才能团结起来。

    不然今天你眼红我赚得多,明天我嘲笑你是你个穷鬼,大家力气使不到一处,就是一盘散沙,这可不行。

    虽然我不指望族里什么,起码不要拖后腿。”

    沈七刀沉吟许久,“黄芽菜一年能挣二三十两,给族人也行,现在族里就你、沈杨、沈林、沈行义和沈行福五人还在念书,其他人,去个一年半载的就撑不住了。

    说交完束修又要买笔和纸,根本吃不消。”

    当年四房送沈杨去学堂,沈继亮夫妻东拼西借,最后撑不住了,导致沈杨辍学一年多。

    要不是沈家作坊做大,沈继亮夫妻都来作坊上工,沈杨恐怕还要继续辍学。

    “要是族里有点余钱,能支持一二,说不定读书郎的人数就上来了。”

    数量多了,总有几个成才。

    林氏见沈七刀同意了,也表态道,“黄牙菜给族里也行,反正这两年,我们家的酒也卖上价了,能填上这个缺口。”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