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80章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话一出,全场寂静。

    大家的视线,纷纷投到那个提问的学子身上。

    那位学子以为自己提问的不对,挠了挠头,“你们怎么…这么看着我?是我说错话了么?”

    大家没回答,又将视线投到教谕身上,包括沈淮。

    他也想知道教谕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这个问题问的好。”教谕将众学子的状态看在眼里,最后将视线落在提问的学子身上,沉声道,“若真遇到不公之事,击鼓鸣冤只是第一步。

    要是击鼓鸣冤后,无人受理或者官员推托时,不要气馁,也不要怨天尤人,觉得天下官员都是一个德行。

    越是无人理睬,越要沉住气,此路不通,那就另寻他路。

    你们要明白,官员不受理,自由他的原因。

    一是权贵势大,官员不敢得罪,只能找借口把你打发了;二是官员跟权贵是一伙的。

    这种情况下,愤怒是没用的,更不能因此灰心丧气。

    身为读书人,我们要坚信公理自在人心,哪怕权贵权势滔天,也不能让正义蒙受不白之冤。

    我们读书人,胸藏浩然正气,应该联合志同道合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公之于众,借助舆论的力量,让更多人知晓权贵的恶行。”

    顿了顿,教谕又说,“行动之前,把家人安排妥当,发动舆论之时,离开权贵势力范围,万不可莽撞行事,一切计划秘密进行。”

    这时候,又有学子问了,“教谕,权贵能一手遮天,且山高皇帝远的,舆论对他没用怎么办?

    “只要舆论影响扩散的足够大,便是权贵,亦不能堵住悠悠众口。”教谕义正言辞,“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事情闹大了,上头不想搭理也要出面调解。

    当然,把事情闹大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闹大之后,我们就要想办法找到玄衣卫或者钦差大臣。”

    沈淮静静地听着教谕讲话。

    觉得教谕同小魏夫子一样,对学生尽职尽责。

    “玄衣卫是干什么的,你们可知?”

    沈淮想到了明朝的锦衣卫,权势滔天,拥有先斩后奏之全,很多官员谈其色变。

    “玄衣卫负责监督朝廷各个官员的动向,一旦发现官员涉嫌谋反、叛乱、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所以,将事情闹大,是为了传到玄衣卫的耳中,让他来制衡权贵。

    钦差大臣亦是如此,他代表天子巡视,遇到不公之事,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教谕的视线一一扫过台下的学子们,“办法是这么个办法,具体要怎么实施,得靠你们自己去动脑筋了。

    想和做,是两回事。

    有想法,不去做,那么事情永远得不到解决,而施行的过程,肯定会有重重困难等着你们……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念,维护正义。”

    整个教室很安静。

    大家的认知,仿佛被重塑了一般。

    “世间的东西,不是非黑即白,我们读圣贤书,是为了修剪身上不好的东西,从而影响他人。

    遇到不公之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老夫希望你们,遇事时不要怨天尤人,而是多动动脑子,怎么去解决问题。

    你们要记住,强者从不抱怨环境,想要变强,就该逆流而上。”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