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零九章 寒门学子报国恩民报之策定乾坤
    张远的语气越来越快,越来越坚定,却是隐隐带着发号施令般的味道:“咱们就合写一篇文章,不骂街,不空谈,就叫《棉花十问》!”

    “就用这些他们无法反驳的数据,用圣人经典的道理,一条一条,把他们泼来的脏水,给他原样泼回去!”

    “让天下人看看,到底谁在为国谋利,谁又在祸乱人心!”

    一股热血冲上头颅,王二和李文也被这情绪感染,重重地点了点头。

    几个年轻人,就在这摇摇欲坠的土屋里,凭借着胸中一股不平之气和见习时磨练出的那点实务本领,再次埋下头去。

    王二嘴里念念有词地打着算盘,李文翻动着书卷寻找论据,张远则奋笔疾书,将零散的数据和观点汇聚成有力的文字。

    窗外,是世家门阀操控的、汹涌而来的舆论暗流。

    窗内,是寒门学子以笔为刀、以数据为盾的微弱抗争。

    不知过了多久,文章终于写成了。

    字字恳切条理清晰,而且还数据扎实!

    然而,看着这篇倾注了心血与激情的文章,三个年轻人却又陷入了沉默,激动过后,冰冷的现实浮上水面。

    他们人微言轻,这篇文章该如何让更多人看到?

    难道真像王二起初说的,去各坊门口张贴?

    只怕顷刻间就会被撕毁被覆盖,甚至可能被巡街武侯以擅贴谤文的罪名抓走,反而授人以柄。

    土屋内,刚刚燃起的斗志之火,仿佛被一盆冷水浇下。

    只剩下无力挣扎的青烟。

    那股沉重的无力感,如同窗外深秋的夜色,冰冷地渗透进来,弥漫在小小的空间里。

    最后,众人商议过后,却只能找人将着众人合力而作的《棉花十问》呈送到了东宫太子殿下架前

    还真别说,李承乾收到这《棉花十问》的时候,正因这改头换面后明显更加阴毒的谣言之事,要去天上人间与赵兄商议如何解决呢。

    于是,便干脆拿着这篇文章,去了平康坊

    天上人间三楼的雅间,仿佛永远是长安城喧嚣中的一片静谧孤岛。

    窗外市井的嘈杂被厚重的帘幕与精妙的建筑结构滤去大半,只余下隐约的背景音,反而更衬出室内的宁静。

    熏炉里吐出袅袅青烟,带着一丝冷冽的檀香,与窗外深秋的寒意抗衡。

    李承乾坐在赵牧对面,眉宇间锁着一股难以化开的郁结。

    他甚至无心去听楼下云袖那若有若无、如同天籁的琵琶试音,只是将一份写得密密麻麻、字迹因激动而略显潦草的麻纸推到了赵牧面前。

    “赵兄,你瞧瞧这个。”太子的声音带着疲惫,更带着几分不甘的愤懑,“是那张远还有王二他们几个寒门学子,熬了好几个通宵写出来的。一字一句,皆有所本,数据详实,论据清晰!”

    “用以驳斥那些无稽之谈,绰绰有余!”

    “可……可那又有什么用?”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叹气道:“市井流言,如同蝗虫过境,铺天盖地,专挑那些不识字不明理的百姓下手,声势浩大。”“那些学子们赤子之心,这篇字斟句酌的文章确实不错,可就算贴出去,又有几人会看?”

    “又有几人能懂?只怕顷刻间就被更多的污言秽语所淹没。”

    “孤空有辟谣之心,却无辟谣之力,犹如赤手空拳面对滚滚洪流,徒呼奈何!”

    赵牧神色平静,接过那篇题为《棉花十问》的文章,目光快速而专注地扫过。

    看到文中用沙地产出数据对比、用边军御寒开销算经济账、引用《荀子》阐发“开源节流”之要义时,他微微颔首,嘴角几不可查地勾起一丝赞赏的弧度。

    “文章是好的,这些寒门子弟,倒也真是有心了!”

    “而且还把我那几本书上教的方法,全用上了,足以看得出他们新学的君子六艺倒是酸扎实”

    赵牧将文章轻轻放回案上,语气依旧平淡无波,“立论扎实,言之有物,非空泛道德文章可比。”

    “看得出,是下了苦功,用了心思的。”

    “恭喜殿下,假以时日,待一年实习期满,这批学子通过会试殿试正式入朝为官,想必朝中就又能多一大批务实不空谈的好官了!”

    李承乾闻言,脸上刚露出一丝欣慰,却又立刻被更大的失落覆盖:“可是……”

    “但是,殿下”赵牧打断了他,拿起手边的白瓷酒盏,轻轻晃动着里面琥珀色的液体,目光显得有些深邃,“您想让这篇文章去的地方,和那些流言滋生传播的地方,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的两个世界。”

    李承乾一怔:“赵兄此言何意?”

    “殿下细想”赵牧放下酒盏,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楼宇,看到那熙攘的西市,“那些编造、传播与民争利和耗费国帑这些话的人,会是每日在衙门里逐字研读邸报分析政令的官员吗?”

    “他们会是那些能静下心来,品味这篇文章里数据推敲和经典引用的读书人吗?”

    他转回头,定定看着李承乾,摇头道:“不,他们活跃在茶馆酒肆,混迹于市井坊间,依靠的是口耳相传,是简单粗暴却易于理解的煽动性话语,而殿下却想用一篇写给读书人看的策论,去跟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打擂台,岂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那自然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李承乾沉默了,赵牧的话像一把锥子,刺破了他之前的迷茫,让他看到了问题的核心。

    他之前的愤怒和无力,正是因为感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找不到发力点。

    “那……依赵兄之见,难道就任由他们污蔑,束手无策吗?”

    太子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

    “治水之道在疏不在堵,舆情之战,亦然。”赵牧的语气从容不迫,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力量,“与其被动地跟在他们身后,他们造一个谣,我们就疲于奔命地去辟一个谣,何不另起炉灶,开一道属于我们自己的渠,引一片清流,主动去灌注去塑造?”

    喜欢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请大家收藏:()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