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河间王之子,奉旨秘密奔赴南方
    李世民指着地图上被朱笔圈出的几个大致区域:“你们的任务,不是经商,而是寻找合适地块,秘密试种此物!”

    “要多看多学多问当地老农,仔细观察记录其在此地水土下的生长规律、虫害天时。”

    遇紧急情况,你可临机决断,但切记身份绝不能暴露,一切以成功种出棉花为第一要务!”

    “沿途会有人接应你们。”

    “所需银钱,朕会通过特殊渠道秘密送至。

    “此事,除朕与你父王之外,不得对任何人提及,包括你的母亲妻儿!”

    “明白吗?”

    “臣侄明白!”

    李晦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那沉甸甸的图纸和种子,感觉接过的是一座山的重量。

    他再次重重磕头,抬起头时,眼中已满是激动与决然的光芒,“必不负陛下重托!”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崔府和卢府的侧门也悄然打开。

    崔家派出的是大总管崔平之子崔荣,此人常年负责家族在江南的丝帛生意,精明算计,熟悉南方人情。

    卢家派出的则是旁支子弟卢弘,读过几年书,也混过码头,胆大心黑,善于钻营。

    他们得到的命令远比李晦收到的更加直接和冷酷:不惜一切代价,抢先圈占岭南最肥沃土地,结交或收买地方豪强渠帅,摸清棉花种植门道。

    若能控制源头和渠道则为上策。

    若不能,则必要时可进行破坏,绝不能让朝廷轻易得手!

    两支怀着截然不同使命的队伍,一前一后,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悄无声息地没入南下的官道,星夜兼程,扑向那遥远、陌生而充满未知的南疆。

    龙首原山庄,阿依娜将世家异常的人员调动情况低声汇报给赵牧。

    “公子,崔家卢家果然坐不住了,派了得力人手往南边去了。

    看路线和准备,目标似乎也是岭南。”

    赵牧正悠闲地拎着水壶,给窗台上一盆兰草洒水,闻言动作不停,淡淡道:“利之所在,人必趋之。

    嗅到肉味的,又岂止是饿狼?

    让他们先去也好,替朝廷探探路,松松土,也省了我们不少事。”

    他放下水壶,轻轻拂去兰叶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顺便,也帮我们看看,南方之地,是否真如我所料那般,是此物的洞天福地。”

    他顿了顿,吩咐道:“让我们的人,不必靠得太近,远远跟着这两路人马即可,看看他们都见了谁,做了什么,圈了哪些地。”

    “记录下来,非必要不必干涉。”

    “最终能种出什么果,能吃到谁嘴里,可不是先到先得那么简单。”

    岭南之地,与长安的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仿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李晦带着他的精干小队,一路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历时近月,终于踏上了这片弥漫着湿热气息的土地。

    空气仿佛不再是无形无质的存在,而成了一张湿漉漉、热烘烘的薄纱,牢牢裹住人的口鼻,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甸甸的阻力。

    放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近乎蛮横的郁郁葱葱。

    参天古木遮天蔽日,粗大的气根如蟒蛇垂落,各种从未见过的硕大花卉在路边肆意绽放,散发出浓烈而陌生的香气。

    耳中充斥的不再是长安的市井喧嚣,而是各种音调奇异的鸟鸣、此起彼伏的虫嘶以及不知名野兽的遥远嚎叫。

    道路泥泞不堪,蚂蟥和毒虫防不胜防。

    “二……东家,这鬼地方,比传言里说的还……还邪乎。”

    一个身材魁梧的家将喘着粗气,用衣袖胡乱擦着脸上的汗水和油彩,忍不住低声抱怨。

    他们这些北方长大的汉子,对此地闷热潮湿的气候极难适应,队伍中已有数人出现了头晕、食欲不振、身上起红疹的水土不服症状。

    李晦自己也感到胸闷气短,汗水湿透了内衫,紧紧贴在身上,十分难受。

    但他牢记使命,努力保持着镇定,仔细观察着四周,沉声道:“少抱怨,多用心。

    此地虽气候迥异,然草木如此繁盛,雨水充沛异常,土地黝黑肥沃,确是膏腴之地。

    他时刻谨记使用化名,对外只称是北地来的山货商人。

    他们没有像无头苍蝇般乱闯,而是按照地图指引,谨慎地选择靠近汉人聚居区、又相对僻静、利于保密的山间谷地或河畔坡地。

    李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在中原颇为珍贵的精细盐巴、锋利铁器和色彩鲜艳的北地布匹,作为礼物,小心地接触当地的汉人里正、村老,以及一些看起来较为开明、愿意沟通的俚人小酋长。

    他借口说想租种些土地,试种从北方带来的“稀罕药材”,并许以远远高于当地行情的租金和收获后的分成。

    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语言存在隔阂,需要连比带划或者依靠半通不通的通译。

    当地人对这群陌生的、带着北方口音的“商人”心存疑虑,态度谨慎。

    蚊虫肆虐,夜间需燃起特殊的药草驱赶

    毒蛇潜行,每一步都需小心查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场毫无预兆的、狂暴的雷阵雨倾盆而下,就能让他们简陋的营地瞬间变成泥泞的沼泽,所有物资都得紧急抢救。

    但李晦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韧性。

    他不摆宗室子弟的架子,亲自带着人勘察地形、检测不同区域的土质酸碱、记录日照和雨水情况,并虚心向当地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此地的季节变化、风雨规律。

    他们最终选择了一小片向阳、排水良好、且相对隐蔽的坡地,小心翼翼地开垦,按照那份简要指南上的要点,如同对待婴儿般,将那些珍贵的棉种一粒粒播撒下去,每日轮流值守,精心照料,记录着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与此同时,崔荣和卢弘带领的队伍也抵达了他们的目标区域。

    他们仗着财力雄厚,行事风格与李晦的谨慎低调截然不同。

    他们直接找到当地州县的佐贰小吏,看似随意地亮出崔卢家族的名帖,然后便是沉甸甸的金银开道,要求圈占大片沿河灌溉便利、最为肥沃的“无主之地”。

    他们的强势和霸道很快引起了当地一些中小豪强和俚人部落的不满,冲突和摩擦时有发生。

    他们更关心的是快速打下界碑、立下标识、拿到一纸模糊的地契文书,以示所有权和控制力。

    对于如何具体种植棉花,反而只是草草询问,然后高价雇了几个当地农民,丢下种子和粗略的要求,便不再过多关心,显得急功近利,志不在此。

    喜欢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请大家收藏:()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