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章 烽燃双隘尸奴涌,血战孤关铁壁焚
    迪古斯国西部,迪丽尔斯山脉有两处豁口,一为鹰嘴峡,一为长蛇谷,地势都比较险峻。

    鹰嘴峡山高峰险,长蛇谷则谷深林密,两处皆设有要塞,且有重兵把守。

    顺着两处往东走,峡谷合为一处,此处又是一座雄关,名为“折戟关”。折戟关地势较为平坦,面朝西边的广袤平原,背靠东边的崇山峻岭,也算是易守难攻之地。

    这日,夕阳余晖中,两处要塞的守军严阵以待,了望塔上的哨兵紧盯着远方。

    一名探子疾驰而来,到得鹰嘴峡要塞,气喘吁吁地大喊,“快开城门,有急报!”

    守军迅速开启城门,探子翻身下马,将密函呈上。

    守将索卡打开密函一看,面色骤变,急令传令兵火速通报折戟关主将达拉。

    传令兵接过密函,飞身上马,鞭声炸响,马蹄如雷,疾驰而去。

    索卡抓紧通知副官,“立即加强戒备,所有士兵进入战斗状态!”

    自己则骑马带着两名手下往隔壁长蛇谷要塞赶去,沿途山风呼啸,残阳如血。

    半天的时间,索卡抵达长蛇谷要塞。

    长蛇谷要塞守将巴尔见状,迅速迎出,“索卡将军,何事如此紧急?”

    索卡接过水袋,猛灌几口,喘息道,“瑟瑟勒国出兵了,两日内将抵达此处,我已经派人去通知达拉上将。”

    巴尔闻言,脸色一沉,“有多少人马?”

    “至少至少十五万。”

    巴尔倒吸一口凉气,沉声道,“不可能啊,瑟勒国兵力分散在各处边境,怎会突然集结如此大军?我的探子也没收到瑟勒国大规模调兵的情报。”

    索卡此时缓过来一口气,“情报属实无误,是从雪山深处走出的一支神秘军队,装备精良,异常强壮,且行军速度极快,显然经过特殊训练。”

    巴尔还有些不可思议,索卡却已无暇多言,“是丰沐家族之前提及的‘尸奴’大军。”

    巴尔听罢也不敢怠慢,迅速登上了望塔,点燃烽火,狼烟直冲云霄。

    他赶忙敲响警钟,大声喊道,“所有官兵,立即集合,敌人打过来了!”

    索卡见状,带着手下,连夜返回鹰嘴峡要塞。

    夜色渐深,只见一处处烽火连天,迅速传至迪古斯王都。

    王都内,国王诺罗·莫尼正跟自己的少年宠臣首相莫索尼行苟且之事。

    忽听急促的钟声传来,诺罗·莫尼脸色大变,迅速起身,推开莫索尼。

    他急步走向窗前,望向远方的烽火,心中一沉,斥声问道,“这是何处的烽火?”

    “回陛下,是鹰嘴峡和长蛇谷方向!”侍卫慌忙答道。

    “是哪儿来的兵马?”诺罗·莫尼紧握窗框,眉宇间透出冷峻。

    “回陛下,探子还没到。”

    诺罗·莫尼拽起一旁的烛台,扔了下去,怒骂道,“不知道哪儿的兵马,放什么烽火?”

    那名手下颤声道,“陛下息怒,烽火示警必有缘由,待探子回报再作定夺。”

    诺罗·莫尼深吸一口气,勉强压下怒火,“召集官员们,立即到大殿。”

    手下应承外,抓紧去通知。

    那少年宠臣莫索尼整理衣衫,脸色苍白,低声道,“陛下,不要动怒,或许只是虚惊一场。待探子回报,再作应对不迟。”

    诺罗·莫尼虽然不敢肯定,但是这迪古斯国的烽烟可是有二十年不曾燃起,心中难免惊疑不定。

    他迅速穿戴好衣服,戴上王冠,步履匆匆走向大殿,宠臣紧跟其后。

    大殿内,官员们已齐聚一堂,神色紧张。

    诺罗·莫尼登上王座,目光扫过众人,“各位大臣,可有具体情报?为何会有烽火急报?”

    众官员面面相觑,无人敢言。

    倒是一名老臣缓缓站起,声音沉稳,“陛下,鹰嘴峡和长蛇谷乃我国要塞,烽火示警非同小可。虽探子未归,但早些时候,丰沐家族派来护卫,丰沐家族长丰沐淬云的信中曾提及要提防‘尸奴’大军,老臣猜想应当是与此有关。”

    诺罗·莫尼眉头紧锁,“丰沐淬云何时来的信?”

    “有一个月了。”老臣回道。

    “为何不及时禀报?”

    老臣抬头看了看那少年宠臣莫索尼,不再言语。

    诺罗·莫尼这才明白事态严重,冷冷瞥向莫索尼,“你事先知道?”

    莫索尼还一副无辜模样,颤声道,“陛下,臣当时让丰沐家族筹集资金,用作建立兵团,哪成想,他们几大家族私下勾结,秘密建立军团,写来这封信又危言耸听。哪儿来的什么尸奴大军?简直是荒唐。”

    诺罗·莫尼左思右想,本想发作,但现在还没有具体情报,又怕错怪了莫索尼。

    那老臣再次开口,语气坚定,“陛下,不管是不是尸奴,毕竟烽火已起,事关国家安危,折戟关守军怕是难以抵挡。应立即派遣援军,并加强各处防备,以防万一。”

    诺罗·莫尼正要下令,却被莫索尼急切打断,“陛下,且慢!若真是尸奴,兵力应当留下来防守王城,避免分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官员也是极力支持莫索尼的提议,认为王城安全至关重要。

    诺罗·莫尼是个享乐的主,也怕兵力分散后王城空虚,难以自保。他顿时陷入两难境地。

    那老臣急忙上前跪下,“陛下,城关要塞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若不及时增援,一旦失守,敌人则可长驱直入,王城固然城高墙厚,但若被围,后果不堪设想。”

    莫索尼则看着老臣,冷哼一声,“老家伙,你总是危言耸听,尸奴之说虚无缥缈,王城安危才是根本。陛下,切不可轻信片面之词,动摇国本。”

    众官员纷纷点头,附和莫索尼,“陛下,王城乃国之根本,不可轻举妄动。”

    诺罗·莫尼目光游移,内心挣扎。但也只能等待边关急报,再做定夺。

    诺罗·莫尼深吸一口气,“传令下去,边关守军务必坚守,同时加强王城戒备。派快马探查确切情报,一旦有变,立即回报。”

    众官员领命退下,殿内气氛依旧紧张。

    说罢,诺罗·莫尼头也不回地拉着莫索尼的手返回后殿。

    只留下那老臣独自跪在原地。

    直到次日午时,探子急报如飞而至,确有十五万尸奴大军逼近边关。

    诺罗·莫尼脸色骤变,又急召众臣商议对策。

    莫索尼脸色显然有些苍白,他站在一边沉默着。

    诺罗·莫尼没见那老臣,急忙喊道,“西哈呢?”

    “陛下,西哈大人昨夜突发急症,已送往医馆救治。”一名侍从低声禀报。

    诺罗·莫尼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懊悔未及时采纳老臣的建议。

    诺罗·莫尼急忙问道,“王都有多少兵力?”

    “回陛下,王城现有守军五万,预备役两万,但若尸奴大军压境,兵力仍显不足。”

    诺罗·莫尼沉吟片刻,下令,“调集三万兵马火速增援边关,同时征召民间壮丁入都城备战。”

    莫索尼又道,“陛下,可不能让那些臭哄哄的平民坏了王城的规矩,不如通知各大家族派兵勤王,既可巩固王城防御,又能彰显家族忠诚。各家族兵马训练有素,远胜平民,必能助我等共渡难关。”

    诺罗·莫尼略一思索,点头应允,“传令各大家族,限时三日内集结兵马入城。”

    众官员正要领命行事,突然有几个官员面露难色,低声禀报,“陛下,最近的帛源家族,来回差不多三日,其他家族,尤其是丰沐家族地处东海岸,派兵通知,来回至少得十几天。”

    诺罗·莫尼这时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踱步,“先调集两万兵马增援边关,其余家族兵马陆续抵达后再做部署。务必确保王城安全,不容有失。”

    随后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急的暴跳如雷,“你们这群废物,平日里养尊处优,关键时刻竟束手无策。还用人去通知吗?边关的烽火都到了,为何不用烽火?还有信鸽呢,让你们吃了吗?”

    众官员面面相觑,急忙领命而去。

    再说李子葙素月城援军,渡过诺海河已经过了冠槐府,正往南关城奔来。

    李子葙同样也收到了确凿消息,跟自己的推断不谋而合。

    他深知迪古斯兵力集结缓慢,断然守不住边关。

    李子葙立即下令加速行军,务必在尸奴大军抵达前抵达边关。

    晚间时分,李子葙率军抵达南关城外,见南关城城门集结着一批军队,似乎是在等待他的到来。

    那人马中走出一个威风凛凛的中年,正是南关城镇南王赵宁。

    镇南王朗声笑道,“李将军果然神速,孤已收到仁王太后旨令,按你的计策部署完毕,这五百精兵归你指挥,孤的小王爷赵诺已经率领两万五千兵马乘船沿诺海河支流而下,往迪古斯王都去了。”

    李子葙闻言大喜,下马行礼道,“多谢镇南王鼎力相助,有此援军,边关无忧矣。”

    赵宁下马扶起李子葙,爽朗笑道,“李将军英勇善战,仁王后赞不绝口,孤自当竭尽全力。”

    随后,镇南王又指着江边不少船只,“李将军,也速速登船吧。”

    李子葙目光扫过江面,船只灯火通明,心中豪情顿生,他拜别镇南王,率军登船。

    江风猎猎,战旗飘扬,船队浩浩荡荡,顺流而下。

    次日一早,视野刚刚清晰,鹰嘴峡守军便望见远处平原上一大片黑压压的东西正迅速逼近,细看之下,竟是敌军。

    对方虽然没有骑兵,但那滚滚之势,犹如黑云压城,令人不寒而栗。

    守军被这一幕惊的,竟然忘记了敲响警钟。

    半晌之后那守军才拖着颤抖的身躯,走向警钟,猛力敲响,钟声震天,瞬间唤醒了沉睡的要塞。

    守军再次点燃烽火台,信号急传邻关。

    要塞内士兵在守将索卡的指挥下迅速集结,弓箭手登上城楼,滚油热石准备就绪。

    长蛇谷守将巴尔接到烽火信号,迅速召集手下兵马,严阵以待。

    长蛇谷这边也是一样,放眼望去,敌军如黑色潮水,汹涌而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