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1章 张老师的选择
    她要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也许现在的自己,不知道未来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是否会做的好。

    但是张小春非常肯定,她渴望走出去,非常非常渴望。她渴望去看一看外面的繁华,看一看电视里面令人艳羡的世界。

    就像是笼子里的囚鸟,渴望飞向蓝天!

    很幸运,学习让张小春会解题,会背诗,熟悉名人事迹。更幸运的是,学习让张小春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意识到了一滴水和汪洋大海的区别。

    此时的张小春,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一样,人不再因为晕车而萎靡,而是因为激动,竟然有点颤抖。

    难以抑制眼睛里的憧憬!

    张老师领着她们六个人,进了校门。

    迎面是一阵花香。

    眼前是一排喷泉,喷泉后面是一片小树林,树林后面是一栋教学楼。

    喷泉,小树林,教学楼,很有层次感,就像是画里的景色一样,让人挪不开眼睛。

    左侧是通向宿舍楼的通道,干净整洁,右边是一弯湖水,湖水旁边的草坪上,一座凉亭。

    凉亭的造型别致,清新脱俗,让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宁静与优雅。它的顶部采用流畅的线条设计,使亭角挺拔而不显突兀,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虽然是人来人往,但是学校的景色总让人置身桃园的怡然之感。

    虽然学校的景色甚是迷人,但是为了尽快准确无误地找到考场位置,张老师领着六人不做停留,直接往考场方向走去。

    七弯八拐之后,终于把每个人的考场位置找到了。

    这时,离考试只有十五分钟了。

    她们六个人不敢到处逗留。所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考试。只在考前的几分钟去了趟厕所。

    很快,考试开始了。

    考试中,大家都齐刷刷地在答题。

    考前的紧张已经全部被全神贯注答题代替。

    ......

    看着认真答题的自己的学生,教室外面的张老师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以至于手心里全是汗。

    这是张老师第一次带队奥数比赛。能否考出好成绩,张老师非常在意。这次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未来辅导孩子们的方向。

    考前,张老师总是云淡风轻地劝几个孩子不要紧张,要平常心对待,你们能力很突出,考不好也不要气馁,只要自己有所进步就可以。

    可是,天知道,张老师在说这些的时候,心里是有多紧张。

    可以说,张老师甚至比去考试的几个孩子还要在意她们的成绩。

    张老师的能力很突出。班里的学生的成绩很喜人。张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很好。

    不管是一点就通的聪颖的孩子,还是脑子不容易转弯的理解能力不太行的孩子,张老师都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循循善诱,将知识一步一步贯入到孩子的脑海中。

    不是说每个孩子都能考一百分,九十多分。

    班里也有中规中矩的七八十分的,也有分数不太好看的不及格的。

    孩子的智商,孩子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至少在这基础上,被张老师教过的孩子,都能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张老师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废物,不行,我对你失望......这一类的刺耳的词汇,从来都不会从张老师的口中说出来。

    张老师总是尽最大努力鼓励孩子,期望将每个孩子达到他应该的高度,甚至更高。

    班里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是不喜欢张老师的。

    如果是按表现的话,张老师完全可以去镇上教书的,甚至可以说,市里任何学校的工作,张老师都是能胜任的。

    只是,从小,张老师也是农村出身。

    张老师深知农村学生读书的困难。张老师是男孩子,家里勉强供他上了学。

    同村的女孩子,在张老师读书的时候,他的村里,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继续读下去,还有不少女孩子,是没上过一天学的。村里的女孩子,能写会自己的名字 ,都是寥寥无几的。

    能幸运上学的张老师,一路走来,也是非常辛苦的。

    馒头就咸菜的伙食,张老师是吃了一顿又一顿,一年又一年。单衣加薄外套,让张老师在大冬天里瑟瑟发抖。鞋底磨破后被妈妈纳了一次又一次。

    即使如此,对比村里的其他孩子来说,张老师还是非常幸运的。他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虽然途中困难重重,但,至少是完成了。对此,张老师每每都非常感激自己的爸妈和总是帮助自己的老师们。

    头脑聪明,加之异于常人的努力,让张老师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让其他同龄的孩子难以望其项背。

    毕业后的张老师,高分的答卷,如山的奖项,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优秀。

    很多学校都抢着要他。薪资福利条件可以说是非常好的。

    可是,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家乡。同时毕业的不少好友,都劝他慎重考虑,毕竟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每个人心中都知晓。

    村里的长辈也极力劝阻张老师。

    大家努力读书,不就是拼一个好的未来吗?努力读书,不就是不想再像父辈祖辈那般在农地里日晒雨淋?多日的披星戴月,不就是为了走出这个落后的农村,为自己搏一个璀璨的前程吗?

    张老师比谁都明白这些,也知道大家是为了他好,但是,自己的心还是告诉自己,自己应该反哺曾经的学校。

    因为张老师深深地知道,农村孩子的不容易,因为自己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以前的自己,没有伞,一直淋雨,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张老师想做为别人撑伞的那个人。

    就算张老师只是一个人,不能给这里带来很大的改变。但是,烛火虽弱,亦能照亮一方。

    只要耕耘,就会有所收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滴耕耘,亦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张老师想凭借自己的一点点能力,为这里的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未来。

    人的选择,不仅仅是利益的权衡,更是理想的定位。

    喜欢张小春请大家收藏:张小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张小春请大家收藏:张小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