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十二节大明宫变
    “皇后,没有。”晨霜在韦皇后耳边说道。

    怎么可能没有?韦皇后蹙眉看着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挑唇一笑,说道:“皇后娘娘莫急。那孩子年纪小,许是去哪儿贪玩了。皇后也该看紧点才是。”

    韦皇后瞪视着她,忽而一笑,道:“昭容好手段,竟能在我眼皮子地下把人偷走。无妨,看住了你,不就等于看住了她么?”

    韦皇后眸光一凛,侧头吩咐道:“晨霜,立即调派侍卫看守梅园!除非我亲自前来,否则一只蝇子都不许放出去!”

    “是。”

    韦皇后恨恨看了上官婉儿一眼,转身大步离去。

    待仪仗的影子消失在小路尽头,上官婉儿立即说道:“素娘,你去把院门关上。”

    “是。”素娘快步朝外面走去。

    上官婉儿转身回到内室,铺纸研墨,下笔写道:

    朕自知不肖,自登临地位,宿夜惶惶。仰瞻太祖太宗遗德,每愧憾矣。今崩,承高宗之志,考社稷之安,传位于皇帝李旦。敕命,钦此。

    上官婉儿放下笔,微微舒了口气。一旦李隆基的军队攻入皇宫,她手持这份诏书,应该可以保全一条性命。

    .

    鼓楼钟声敲响,长安的黑夜再一次降临。

    千家灯火次第点燃,又次第熄灭。长安城的黑夜平静美好,一如她的名字,太平长安。

    午夜时分,突然传来马蹄声。不知从何处而来的五万大军攻入长安城,顷刻间就占领了城中十八条要道三十六个城门。骑兵们踏着月光而来,高声呼喊着“韦后弑君”“诛杀韦氏”“匡复李唐”的号子,从各个方向涌来,终于在朱雀大街汇集成一道洪流。冲向大明宫。

    打马冲在最前的,正是临淄王李隆基。

    整个长安城都醒了。所有人都在黑暗中谛听着来自九重天阙的喊杀声。大明宫的守卫似乎也早有准备,双方在城头上便是一场激战。

    此时,太平公主府中,却仍是一片可怕的静谧。

    刀兵声穿过半个长安,却穿不透公主府厚厚的围墙。远处攻城的火光到了这儿,也不过就是暗淡的一缕星光。杨辰跟着太平公主坐在大殿中,宫室静谧,唯有她自己的心跳声。

    太平公主手中紧紧捏着那份遗诏。她似乎在刻意表达着坚定,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泄露了她的不安。

    李隆基带兵五万攻城。守军只有一万。这本应当是一次没有悬念的战斗。太平公主所不安的,却是斗争之外。

    “报——”门外军靴铿锵,伴随着军士雄浑有力的叫喊。“上官将军兵围韦宅,已斩杀韦温等韦氏子侄十三人!”

    本以为会是宫内战报,没想到只是虚惊一场。太平公主喝道:“再给我去探!探大明宫!”

    “是。”

    等待的时间总是无比漫长。水滴更漏声声,每一下都像是滴在杨辰的心上。窗外月色明亮,没有风。定定地晴着天。她在等,每一刻都在等,甚至每一个呼吸都准备好被打断。

    “报——”终于又有了动静。

    “临淄王已带领大军从玄武门攻入皇宫!”

    “好!”太平公主站起身,高声说道,“韦氏余孽,一个不留!”

    “是!”那军士快步而去。

    胜了。果然,太平公主胜了。

    杨辰正身而坐:“恭贺公主。”

    太平公主看着她,微微一笑。道:“你是第一个恭贺我的,我必要重重赏你。”

    “只要公主赏奴一条性命便好。”杨辰抬起头,望着太平公主,说道,“奴今日午间所说的话。公主可有决断了?”

    太平公主微微一窒。

    便在此时,殿外传来声音:“公主。上官将军回来了!”

    .

    朱红色宫门大敞,李隆基率先骑马闯入宫城。守军如丧家之犬,溃不成军,他一路如砍瓜切菜,直直充入内廷。他骑马一直来到太液池边,这里是王朝的核心,是宫廷最隐秘的地方,此刻却被他的马蹄恣意践踏,只要一想到此,李隆基便觉得胸口血脉汹涌,恨不得要怒吼出声。今夜之后,他就是这里的王!

    他调转马缰,带着数千骑兵直直朝着皇帝寝宫而去。

    他的剑已饮血,他的心在咆哮。压抑了这么多年的意愿终于爆发,来势凶猛,让他执着剑的手都在微微颤抖。那雀占鸠巢的韦氏,大明宫现在的主人。他要杀了她,他要取代她。

    金銮殿前横刀立马。白石台阶上,韦氏静静伫立。她在等他。

    李隆基跨下战马,执着剑,一步一步向她走去。

    越来越近。

    “我有一个条件。”韦皇后面色苍白,眸光却依然镇定,“我拥立相王登基,你保我母女平……”

    最后一个“安”字尚在口中,韦氏已被长剑贯穿。李隆基猛地拔出她胸前的宝剑,与她擦肩而过:“你已经没有资格谈条件了。”

    胸口的血液喷涌而出。韦皇后瞪大了双眼,重重倒地。

    李隆基跨步走入内室。床上,李显的尸身已经开始腐败,发出阵阵恶臭。墙角处一声呜咽,李裹儿瑟缩着身子,恐惧地看着他。

    李隆基缓缓走近,手起刀落,不带一丝犹豫。李裹儿的尸身重重倒地,脖颈处流出滔滔鲜血。

    此时此刻,李隆基的心情很平静。仿佛终于完成了一件早就该完成的事,内心之剩下欣慰和释怀。

    不,还没有完。蓬莱殿中还有两个皇子。他不想留下他们,不想留下皇叔哪怕一丝血脉留在世间——他们终有一日将成为他的威胁。只有都杀光了,才算干净。

    李隆基走出大殿,跨过韦氏的尸体走下石阶,翻身上马。

    “殿下!殿下急报!”一个斥候打马而来,高声说道,“不知何人带兵围了相王府!相王殿下危在旦夕!”

    “什么!”李隆基浑身一震,全部血液都往头上涌,“回援相王府!”

    “是!”

    大明宫内清扫残军的战斗仍在继续。李隆基率领三千骑兵,从玄武门冲出,直奔相王府。

    可是已经晚了。在他手刃韦氏的时候,上官青云的刀已经砍下了李旦的人头。

    朱雀大街上传来阵阵马蹄。背对着月亮,一人一马逆光而立,月光勾勒出他的轮廓。李隆基骑马至此,猛然勒住马缰,厉声问道:“何人!”

    “临淄王。”那人趋马向前,一张脸渐渐明朗。

    “上官青云。”胯下战马刨着前蹄,李隆基勒紧缰绳,说道,“有人围困了相王府,你速速随我营救。”

    “恐怕来不及了。”上官青云说道。

    李隆基蹙眉:“你什么意思?”

    长刀缓缓出鞘,月光下,森然的刀刃上一片暗红。上官青云沉声说道:“不认得么?这是你父亲头颅的鲜血!”

    与此同时,上万的士兵从长街四面八方压来,只将李隆基的三千骑兵围在中间。

    “是你!”李隆基双目爆红,几乎将一口牙咬碎。

    上官青云高声说道:“临淄王李隆基犯上作乱,杀死了皇上和皇后。镇国长公主令,立即拿下!抓活的!”

    “诺!”上万人齐声吼道,声震云霄。

    李隆基死死瞪视着他,怒吼一声,持剑冲了上去。

    .

    清晨太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沐浴着整个长安城。随着一阵达达的马蹄,最后一个传信兵到达太平公主府

    “报——”士兵走入殿中,单膝跪下,“大明宫已破,韦后伏诛。相王李旦已死,临淄王李隆基收押天牢。”

    杨辰的心猛地一顿,继而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填满。李旦死了,李隆基被活捉。她真想现在就跪下来感谢上苍,也告慰她冤死的父亲的亡灵。

    座上,太平公主站起身,高声说道:“通知百官,宣政殿早朝!”

    ++++++++++

    这一场政变其实不是这样的,大体相同,细节不同,结果也不同。今天太晚了,明天茯苓再开一小札,细细讨论一下这场政变的经过。

    另外,大家想不想看李隆基的小札啊?还有啊,考虑给上官婉儿写个番外,大家有兴趣没?

    乃们要说话~~

    ps:

    哎呦我去,第四更了,累死……求订阅求打赏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