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公主谋划的政变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雍王李守礼以及从者两千余人当场被杀,金城公主则被押回大明宫。恐怕到明年大婚之前,她都别想踏出梨园一步了。
次日清晨,众人迎着朝霞整装出发,对昨夜那场惊变毫无察觉。杨辰静静立在车驾前,金色的眼光刺得她睁不开眼睛。
“才人,凤鸾已经准备妥当了。”一旁宦官说道。
“不急。皇后娘娘还没有出来呢。”杨辰的目光顺着那一溜车马往后看去,暗自猜度着哪一辆是杨雪霁的,哪一辆又是崔湜的。
不远处,江禄急急忙忙地跑过来,他身后还跟着一个戴甲的金吾卫。
“姐姐,可算是找到你了。”江禄气喘吁吁地说道。
杨辰的眼睛经过强光的刺激,此时转过身看着阴影里的江禄,只觉眼前白花花的一片:“怎么了,大早上这么慌张。”
江禄后退了一步,对身后金吾卫说道:“你快说。这是紫宸殿杨才人,同她说,与同皇后娘娘说是一样的。”
杨辰的眼睛渐渐清明起来。只见那金吾卫双目爆红,脸上冒着豆大的汗珠。杨辰眉头微蹙:“出了什么事?”
金吾卫低头道:“请才人禀报皇后娘娘。长安出事了!”
.
韦皇后早已经起了,此时正坐在妆奁镜前,让晨霜为她梳理发髻。她从镜子里看见杨辰走进来,问道:“怎么了?”
“娘娘,长安出事了。”杨辰抬头望着她,说道:“昨夜留守长安的南衙五千士兵谋反,已攻入了大明宫。右金吾大将军上官青云护送金城公主途中发现有变,带领随行的一千骑兵进入宫城。眼下,还没有消息。”
韦皇后双目圆睁。执着发钗的手竟在微微颤抖。这个消息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料。此次有幸东都带了南衙金吾卫近五千人,原本驻守大明宫的北衙士兵有两千人被调出来平定金城公主之乱,留守大明宫的士兵不足三千人。如果大明宫沦陷,后果将不堪设想。
沉默许久,韦皇后问道:“金城公主何在?”
“公主已经被安全送回。”杨辰低头答着,为韦皇后的镇定暗叹不已。金城公主是影响大唐与吐蕃邦交的重要桥梁,在皇宫危难之时,皇后竟能首先想到为国难做打算。如此见识,令人钦佩。
韦皇后点点头,道:“速请上官昭容、太平公主。另外诏崔湜和临淄王李隆基过来。”韦皇后顿了顿。吩咐道,“你亲自去,不要走漏一丝风声。”
“是。”杨辰低身退出。
上官昭容和太平公主的寝居之所就在附近。杨辰请过两人,便往王公们落脚的西苑去了。崔湜就住在入门处的厢房里,自然好找,李隆基却是杨辰在一番询问之后,才在马厩前找到的。
李隆基到的时候。众人已经围坐在皇后居所的大堂之内。李隆基刚一进门,便听韦皇后高声说道:“来人,将临淄王拿下!”
话音一落,门外便冲进来两个金吾卫,立时将李隆基押了下来。
李隆基并未挣扎,只是蹙眉道:“婶婶这是何意?”
韦皇后沉声说道:“南衙兵丁谋反。此时已攻入长安!你身为左金吾大将军,统领南衙府兵,你难辞其咎!”
李隆基震惊地看向太平公主:“姑母?”
两个金吾卫已不待他说什么。将他押了下去。
太平公主侧眸看向韦皇后,说道:“临淄王虽然统领南衙,可是手下兵丁万余人,岂能逐个知道他们的心思?长安尚未解困,韦姐姐就要拿自家人开刀么?”
韦皇后冷冷一笑。道:“公主不必跟我说这个。事情我自然会查清楚,可是在此之前。为保陛下安全,我不得不多做打算。”
此次随行的金吾卫皆出自南衙,如果长安兵变是李隆基一手谋划,那难保他不会在途中对帝后动手。
太平公主双目微眯,道:“韦姐姐意欲何为?”
韦皇后高声说道:“即刻除去李隆基左金吾大将军之职,随皇帝车驾押送。事情平息之前,南衙府兵由上官青云暂代。”
上官青云是上官婉儿的内侄。韦皇后此举,便是从太平公主手中夺回了兵权。
上官婉儿低着头,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太平公主双唇抿紧。韦皇后这处置滴水不漏,此时她就算有一千一万个不满,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室内一阵静默。上官婉儿抬眸,说道:“长安之乱,皇后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攻回去!”韦皇后目光如炬,“不过五千兵丁而已。陛下随行护驾的金吾卫已有五千人,再加上长安外的援军,有何可惧?”
“皇后所言甚是。”崔湜站起身,低头说道,“不过,臣还有另一种办法,供皇后权衡。”
韦皇后看着她:“崔相请说。”
崔湜说道:“五千兵士,人虽然不多,却已经攻入了皇宫。若是传将出去,我大唐颜面何存?臣以为,此事应抑,不宜扬。”
韦皇后亦绝的有理,道:“如何抑?”
崔湜说道:“请帝后继续东去,就当此事没有发生一样,带着宫眷及文武百官去洛阳。另外从剩下的四千金吾卫中拨出两千,由臣带领,回援长安。争取今夜就将此事平定。”
韦皇后双眉微蹙:“你有胜算?”
崔湜一笑,道:“大明宫中已有守卫三千人,再加上上官将军昨夜带去的一千人,已有四千人之多。臣再带领两千人回援,人数上已经占了优势。再者,经过昨夜之激战,想必那五千叛军已是精疲力尽了。臣以逸对劳,足有十成十的把握。”
韦皇后点点头:“有理。”
“其实此事最难之处,还在善后。领头之人是谁,如何处置。五千叛军俘虏几人,又该如何处置?如果处理不当,恐遭人怀疑。”崔湜微微抬起头,说道,“所以,臣想请皇后指派一位信得过且地位尊贵之人怀揣空白诏书与臣同往,也好共同商议善后之事。”
众人心里都清楚,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上官昭容。
上官婉儿眸光闪动。太平公主沉默不语。韦皇后垂眸,竟迟迟没有说话。
“皇后娘娘。”沉默中。杨辰忽然上前一步,俯身下拜,“奴不才。毛遂自荐,随崔相回长安。”
韦皇后双眸一亮,却问道:“你?你行么?”
杨辰俯身道:“奴在紫宸殿跟随皇后娘娘这么久,对诏令制书,朝中之事。都已了然。奴自进宫,便得上官昭容关照多年。眼下长安局势未定,岂能让昭容犯险?娘娘若信得过奴,就让奴去吧。”
这番话说得极好,于情于理都挑不出错来。韦皇后心里暗暗点头。其实她也打算让杨辰前往,上官婉儿。她是真的信不过。
韦皇后说道:“既如此,就由你前去吧。”
“谢皇后。”杨辰俯身拜道。
“好孩子,快起来。”上官婉儿在座上伸出手。杨辰站起身。来到她的身边。
“难为你了。你可要多加小心。”上官婉儿握着杨辰的手,轻声说道。
杨辰看了她一眼,迅速垂下眸子,微微点了点头。
即刻启程。不过一刻的功夫,一千金吾卫全部集结完毕。跟在为杨辰准备的马车之后。上官婉儿携着杨辰的手,亲自送她登上马车。
“我总感觉这背后不会简单。”上官婉儿低声说道。“这次也是个机会,你可趁机查一查临淄王和太平公主。”
“皇后让我将全部罪名罗织在临淄王身上。”杨辰说道。
上官婉儿沉声说道:“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只这件事,是扳不倒他的。你不要引火烧身。”
“那皇后那边怎么办?”杨辰低声问。
“只说证据不足便罢了。她是个明白人,你只要陈述利弊,她不会怪罪你。”上官婉儿低声道。
两人说着,已来到了车驾前。崔湜骑在马上,说道:“杨才人,上车吧,不能再耽误了。”
上官婉儿看着崔湜,说道:“澄澜,你可要安安全全把她带回来,不能有丝毫闪失。”
崔湜低头道:“请昭容放心。”
杨辰拜别上官婉儿,转身登上车驾。崔湜打马在前,身后跟着上前甲士,直奔长安。
这一次赶着援救,自然走得极快,黄昏时就已到了长安县郊,此处离长安已经不远了,可不只为何队伍却慢了下来。杨辰抬手掀开车帘,却见赶车的早已不是什么卫兵,而是崔湜。
“怎么走得这样慢?”杨辰低声问道。
崔湜手执着缰绳,目视前方,说道:“我需要时间。”
“需要时间?做什么?”杨辰问。
崔湜蹙眉道:“想明白一件事。”
杨辰看着他,说道:“现在长安情况不明,到底什么事这么重要?难道不能回了皇宫再想吗?”
马车的轮子好像辗到了石头,忽然一阵颠簸。杨辰一个不稳便跌在了崔湜的背上。
崔湜回头看她一眼,道:“你快坐好。”
“你先告诉我!”杨辰说道。她心里万分不安,一半是为了尚在长安生死不明的上官青云,另一半,则无法言说。
她总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可蹊跷在何处,她又说不出来。
“长安无妨。”崔湜淡淡说道。
“你怎么知道?”杨辰蹙眉,“难不成,这是你安排好的?”
崔湜突然转过头看她,继而双眸一亮:“多谢。我总算是想明白了。”
ps:
感谢扫雪的关心.~~感谢我爱妍如亲的平安符~~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今晚还有一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