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盛宴,皇室宗亲皆要入宫小住。寝殿安排一应事宜都是内侍省在管。杨辰动了个心思,让江禄将太平公主的寝宫安排在了太液池旁的归德殿。长宁公主仍旧去含凉殿和杨雪霁同住,这样说话也方便些。
“皇后特意让奴来看看,公主住得可还舒心?”归德殿大殿内,杨辰坐在太平公主下首,含笑问道。
“不过小住而已,没什么分别。”太平公主淡淡说道。
杨辰低头一笑,微微一顿,道:“那个尹美人,不知公主打算留她到何时?”
太平公主唇边一丝浅笑:“我想留她到何时,就能留她到何时么?”
杨辰低头道:“奴自会尽力。”
“杨才人好本事,”太平公主含笑道:“那就先留着吧。什么时候不要了,我再告诉你。”
杨辰低头道:“是。”
此时林宫人从殿外走入,在太平公主耳边说了句什么。太平公主点点头,对杨辰说道:“没事了,你先退下吧。代我问皇后安。”
“是。”杨辰低头一礼,跟着宫人退出殿外。
走出殿门,远远就见林宫人走来,身后还跟着一位朝服官员。杨辰侧目一看,竟是崔湜!崔湜也已经看到了她。两人便在这一瞬间错愕中擦身而过。走出两步,杨辰转身回首,看着崔湜迈入大殿。
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和太平公主又是什么关系?他这次回长安,究竟又带着怎样的目的?
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杨辰心头。她这才发现,其实自己对他,知道的并不多。
入夜,弗居阁内灯光明亮。晚间突然接到皇后手书,明日宴会之上皇帝要对一众官员进行封赏,杨辰不得不连夜将封赏的诏书拟好。送去中书省誊写用章。这次封赏的名单中,武氏和韦氏占了大多席位,足见韦皇后已经沉不住气了。朝堂之内,恐怕又要动荡。
待诏书全部拟定,夜已经深了,杨辰要亲自将其送往中书省。今夜乌云蔽月,只有星星那一点儿的光亮。周穆儿挑灯在前,为杨辰照亮脚下的路。
中书省属于外朝,中间要路过玄武门。玄武门外是北衙守军驻地,掌管着宫禁安全。侍卫防守最为严密。杨辰和周穆儿刚刚踏上小路,便有卫兵发现了她们。杨辰出示令牌,只说自己是奉皇后之命。往中书省送机要公文。侍卫拿了令牌,回营请示。
北衙禁军属右金吾卫,他们的最高长官,自然就是右金吾大将军,上官青云。
“你要去中书省?”上官青云问道。灯火下。他银鞍白马,金甲在身,甚是威武的样子。
杨辰点点头:“皇后夜诏,不得不从。”
“我送你去。”上官青云道,“从这儿往中书省还要过两道门,少不得盘查。有我跟着还顺当些。”
杨辰淡淡一笑。道:“那就有劳了。”
于是周穆儿挑灯在前,上官青云牵着马,与杨辰步行在后。夜色寂寂。唯有蝉鸣。
“临淄王那边可有什么动作?”杨辰低声问道。
“就我所知,最近正在扩军。我掌管的北衙还好,南衙府兵增加了近一倍,远远高出了朝廷规制。”上官青云说道。
“这是何意?”杨辰问道。
上官青云看了她一眼,道:“就是说。如果临淄王带兵攻打皇宫,光凭北衙禁军。根本无力抵抗。如果武氏掌管的五千士兵敢来驰援皇宫,那么南衙加上北衙的兵力,足以将他们全歼。”
杨辰心头一跳。当初韦皇后将戍卫皇宫的兵权交给李隆基,根本就是一步错棋。如今皇宫已危如累卵,而韦皇后竟还丝毫不知情。
这样看来,投奔太平公主,着实是一明智之选。
中书省大门紧掩,里面的大殿旁的房屋内却透出微弱的灯光,想来还有值守的官员。
“你去吧,我在这儿等你。”上官青云道。
杨辰点点头,带着周穆儿推门而入。
屋子不大,摆着一桌一席,桌上点着的油灯照亮了整间房子。另有一扇木门直通大殿。奇怪的是屋子里并没有人。
“可有人在?”杨辰扬声问道,四下环视。当她看到地上摆着的书堆,双眉便微微挑了起来。
难道又是他,在这儿枕书而眠么?
“杨才人。”对面的木门后走出一人,正是崔湜。
“崔相。”杨辰低头行礼。
崔湜规规矩矩还了一礼,道:“才人为何深夜至此?”
“有皇帝诏书,须连夜誊写。”杨辰从怀中取出诏书,递给崔湜。
崔湜抬手接过,道:“这么多?可要花些功夫。”
“不急。”杨辰转头对周穆儿说道,“你先出去,请上官将军不必再等。”
“是。”周穆儿退了出去,将门掩上。
崔湜望着她,微微一笑。
.
崔湜点燃灯烛,将整个大殿照亮。殿中横竖排布着许多桌案,桌案间留有过道。每个桌案上都堆满了书籍文稿,依稀可以看出白日忙碌的景象。其实自从李显登基后,中书省的公务就少了很多——朝廷的大部分诏令都是由韦皇后定夺,杨辰拟定,再送到中书省来走个流程的。就比如今夜这几张加封的诏书。
崔湜低头看着这些诏令,灯光下他的眉头皱成一个“川”字。杨辰坐在一旁,只是静静看着他。
崔湜抬头,碰上她的目光,说道:“你有话要说。”
就好像他知道她在想什么。
“今天,你去见太平公主做什么?”杨辰问。
崔湜望着她,绽开一个笑容。
“你笑什么?”杨辰蹙眉。
“我高兴。”崔湜执起她的手,说道,“你能这样直截了当地问我,说明你信我。”
杨辰只当他在搪塞,便说道:“我也只是碰碰运气罢了。你可以不说。”
崔湜知道她又在闹别扭,低头一笑。说道:“我已是太平公主的幕僚。”
“你说什么?”杨辰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崔湜抬眸望着她,说道:“我这次回长安的原因,你肯定清楚。韦皇后将我作为最后一个翻盘的筹码,可是她已经没有翻盘的实力了。这场斗争的最后赢家,只能是太平公主。”
“只因为这样,你就投奔了公主?”杨辰蹙眉看着他。
“当然还有另外的原因。”崔湜双眸幽深,说道,“现在这个时局,只有太平公主才能给李唐江山带来稳定。”
“为什么?”
“因为她是李唐最后一股力量,韦氏之后。已再没有人能与她抗衡。”崔湜说道。
“可是……太平公主虽然谋略有余,却无治国之才,她穷奢极欲。卖官鬻爵,大唐必会毁在她的手上。这岂不是背离了你的初衷?”她记得他的理想。重振超纲的目标,绝不会在太平公主的手中实现。
崔湜双眸一亮,忽然低头在她唇边印下一吻。杨辰犹在怔愣之中,他却已经起身。背手来到窗前站定,说道:“太平公主绝非可托付江山之人。可她却能为我赢得至少十年的稳定,让我辅佐出一位合格的帝王。”
合格的帝王?杨辰忽然心头一冷:难道是……李隆基?
如今的李唐皇孙之中,论文才,论武略,唯一一个可谓帝王之材的就只有李隆基了。杨辰虽然恨他。却也不得不承认,他一定会是一位有为的君主。
杨辰低下头,心中一片冰凉。她从没想过会与崔湜背道相驰。她在乎他。所以也在乎他的理想,在乎他的江山社稷。可是她不能泯灭心头的恨。如果他执意要辅佐李隆基,她不会拦阻,只能将他从自己的生命中抽离。
想到这儿,杨辰心头一阵钝痛。好像被人割下了一块血肉。当她发现自己在哭泣的时候,早已经泪流满面。
一只手轻轻拭去她的泪水。崔湜站在她面前。低头望着她:“怎么了?”
杨辰摇了摇头,迅速擦干眼泪。
崔湜叹了口气,蹲下身来看着她,说道:“我所说的帝王,并非李隆基。”
杨辰怔怔望着他:“除了他,还能有谁?”
“温王李重茂,五皇子李重照,李唐皇子皇孙多了去了,为什么一定是李隆基?”崔湜含笑道。
“可是……”杨辰的话噎在喉中。她不明白,崔湜为什么放弃李隆基,而将希望寄托在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这两个孩子资质不明,这样做岂不是太冒险了?
崔湜眸光深沉,道:“李隆基的确大才,却不适合当皇帝。”
“为何?”杨辰仰头看着他。
崔湜淡淡一笑,道:“你读了那么多史书,可能说出历代英明君主,都有何等品质?”
杨辰垂眸想了想,说道:“所谓英明君主,必是文治武功,皆有过人之处。”
崔湜一笑,在她身边坐下来,道:“我问你,秦始皇,可是一位杰出帝王?”
“自然。”杨辰说道,“始皇帝扫平六合,可谓千古一帝。”
“那汉武帝呢?”
“开疆拓土,也是一位明君。”
“那……隋炀帝呢?”崔湜又问。
杨辰一怔,微微摇了摇头。
崔湜说道:“在我看来,他们三人都是一样的。”
“怎么可能!”杨辰蹙眉,“秦皇汉武,千古帝王,怎么会和隋炀帝一样。”
崔湜一笑,道:“秦始皇扫平六合,建立大秦帝国,可是在他治下民不聊生,终使得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朝不过十五年便匆匆葬送;汉武帝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只他一人就用尽了文景两朝的积蓄,使得后世兵无相继,粮草不足,屡战屡败,这才有昭君出塞之悲;隋炀帝开凿运河,沟通南北,也是大功一件。因他骄奢淫逸,隋朝才亡于他手。这三人都有大功大过。我说他们三个一样,有什么不对么?”
杨辰低头思索,说道:“你这么说也确实有理。可如此一来,秦皇汉武,岂不成了亡国之君?”
“正是。”崔湜一笑,“他们都不适合做皇帝。”
“那李隆基呢?你又能看出什么?”杨辰仰头问道。
崔湜看了她一眼,起身踱步,说道:“临淄王博通诗文,文采斐然,又精通音律,所做乐曲在长安舞乐坊广为流传。此为文。圣历元年与突厥一战,他战功卓著。此为武。皇宫动乱之初,他果断倚仗太平公主,保全了他们父子,可见其经纬谋略。然而,这些都不是一位英明帝王应该具备的品质。”
杨辰仰头望着他,静静等着他的下文。
“一位帝王,可以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布义行刚之勇,却必须做到虚怀若谷,广开言路,明断是非,察纳雅言。这样,君主可以无能,可他坐下却不会缺少能臣良将,那朝廷就不会空虚,社稷才不会混乱,民众才能安慰,这才是一国长久之计。比如汉文帝和汉景帝,比如我朝太宗皇帝,都是懂得为千秋万代计的英明君主。”
崔湜站定了,说道:“反观李隆基。他虽然颇具才德,却也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负。这种自负会逼走许多能臣,因为凡有大才者都同样自负。在他年少清明时,这些才能能帮助他治理国家。可一旦他年老昏聩,诗书舞乐都会使他玩物丧志。届时朝中文无可治国之臣,武无能御敌之将。到那个时候,便是李唐王朝的末日。”
“临淄王,他有救世之能,却无长久稳定的治国之才。他可以振兴大唐,同样,也可以葬送它。”崔湜背手立在窗前,说道,“我要辅佐的君主,不会是他。”
杨辰望着他的背影。灯光下,他看上去是那般高大,长长的影子足以将她笼罩。杨辰忽然自己好像很久以前就认识他了,在史书的字里行间,和她的虚幻臆想,最终化作眼前这个男子的身影。生命中,她第一次遇到一个人,让她想要变成他。
她站起身,向前两步,从背后环抱着他,说道:“澄澜,我喜欢你。”
崔湜微微一怔,抬手覆上她的手背,眸光温柔,唇边扬起一丝笑意。
ps:
啦啦啦第二更~~乃们给我出来评论~~再不出来我就放弃嚎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