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六节杨氏宗亲
    杨学宗引着杨辰往里走,一路上旁支亲眷无数。杨辰虽然年纪不大,可不知为何在宗族里的辈分不低,一路上遇到的尽是执子侄礼的后生晚辈。宴席从大厅一直摆到了院子外面,远远望去,酒桌延绵,宾客不绝。越往里,居坐的身份便愈发尊贵。杨辰越走越没底,手心里渗出细细的汗来。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弘农杨氏,竟是如此望族。

    大殿内尚未开席,众人或行或坐,相谈正欢。杨辰刚一进门,大殿内霎时便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言谈声才又低低地响起。众人的目光都在不经意间看向杨辰。

    杨学宗引着杨辰走到一个蓄须的男子面前,说道:“叔父,杨女史到了。”说罢又对杨辰介绍道:“这位便是长宁公主驸马都尉,杨慎交.

    原来这位就是杨驸马,也就是今日集会的地主了。杨学宗管他叫叔父,那算起来应该和自己平辈。杨辰淡淡施了一礼,道:“杨辰见过兄长。早朝繁忙,来得晚了,还请兄长恕罪。”

    杨慎交大概三十多岁的年纪,红光满面,仪表堂堂。听到杨辰唤他兄长,不禁双眸一亮,道:“妹妹来了就好。来来,我引你见过宗族长辈。”

    他起身离席,引着杨辰往上首座位走去。原来杨家光驸马就有七八个,而目前宗族中身份最尊贵的,还要数正一品肃国公杨立。

    这位肃国公倒是出乎意料地年轻,看上去不过二十来岁,白面无须,一双凤目清亮,在杨辰低身行礼时会出双手相扶。听杨慎交说这一脉是当初隋朝灭亡时引着高祖大军入宫的,后来封了爵位,世代承袭。只是已淡出朝堂多年了,所以杨辰从未见过。

    这之后又见了几个平辈宗亲,有王侯驸马,有当朝宰相,也有朝中新晋的官员。杨辰穿梭在人声鼎沸的大殿中,努力与每一个人交谈,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样子。这满堂煊赫仿佛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她去发掘。

    酒宴开席,众人落座。杨辰的席位被安排在右手第二个,就在肃国公杨立旁边。在这王侯将相满堂的大殿内。已是无上的尊荣了。

    “杨女史出宫,方便吗?”身旁肃国公杨立问道。

    正一品垂问,杨辰理当起身行礼作答。可今日家宴。她也就随了性子,只是正坐而已,答道:“按规矩说是不该的。好在我已得了皇后首肯,不妨事。”

    “杨女史在紫宸殿当差,自是深得皇后娘娘信任。”一旁杨慎交说道。

    “是啊。是啊。”满堂一片附和之声。杨辰这才发现,在她和肃国公说话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侧耳听着。

    满堂高冠博带,只有她一人是男装的女子。连杨辰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这场理应只有男人出席的宴会上她是多么的引人瞩目。

    仿佛是为了印证众人的话一样,大门外突然传来宦官尖扁的声音:“皇后娘娘宣——”

    众人纷纷起身出迎。院子里也早就坐满了人,真是连跪都没地方跪。宣旨太监眼见着这情况。也不拘礼,任众人站着便宣了旨意:

    “弘农杨氏宗亲集会,特命御膳房送炙豚五头。醴酒十壶,以飨嘉宾。”

    “谢皇后。”

    众人领了赏赐谢恩,刚刚回到正厅坐定,门外又有了动静。

    这一回来的是内常侍江禄。他上前见了礼,说道:“上官昭容听闻杨女史宗族集会。特命奴送上美酒鲜果,以示心意。”说着便有健硕的小太监抬上十来个木盒子。杨辰代众人谢过礼。江禄才低身退了出去。

    “这皇后刚刚赏赐完,上官昭容就来送礼。咱们弘农杨氏的面子还真是大啊。”

    “兄长此言差矣。不是咱弘农杨氏的面子大,而是那位杨女史正蒙上宠,才给咱们宗室添光。”

    “听闻当初上官昭容府设宴,杨女史高居主席,可见一斑。”

    “麟德殿品评士子文章的可是她?”

    “正是。”

    ……

    大殿内的纷纷议论不时飘进杨辰的耳朵里。她只作不知,低头喝自己的酒。

    “很烦吧,”身边杨立突然说道,“这个年纪就经受这些,实在有些难为你了。”

    杨辰侧头看着他。他一双凤目扫视众人,脸上笑容温和,可唇角的弧度却分明透出些许的不耐烦来。

    “看到宗族如此繁盛,我心中喜乐还来不及,”杨辰字斟句酌地说道,却还是忍不住小声问了一句,“肃国公不喜欢吗?”

    杨立一笑,道:“我已经没有感觉了。从小到大见的都是这种场面,有时候会有些不耐烦,可是一旦没有了人宴请,心里又会觉得空落落的。”

    他含笑望着杨辰,说道:“其实你比我幸运。他们仍对你感到新鲜和好奇,试图了解你的喜悦憎恶,仰慕你的地位,畏惧你的权势。而我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虚无的符号而已,又或者只是一件昂贵的器皿,用来显示这场宴会的奢华。喏,就和这象牙白玉的筷子没什么分别。”

    他说着,果真拿起桌上的筷子在杨辰眼前晃了一晃。

    能在这样的场合对着一个刚刚见面的人说出这样一番肺腑之言,这个人,还真是有点意思。杨辰不禁一笑,说道:“殿下还不如说自己是那矮桌上的金银错花鸟梅瓶。”

    杨立偏头看着她,问道:“怎么讲?”

    杨辰说道:“筷子起码还有些用处。花瓶么,除了供人观赏,别无它用。”

    杨立怔了一怔,随即双眸一亮,紧接着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番对话,倒让杨辰对这位肃国公多了些好感。

    他们两人这一笑引来众人侧目。许多人都在猜测到底是什么事能引得目前杨氏最尊贵的外官和最有权势的内官笑得这么开心。

    两人的笑声中,有仆从由侧门而入,在驸马杨慎交耳边说了两句什么。杨慎交点点头,起身来到杨辰和杨立面前,说道:“女史,肃国公。有位贵客到了。客人不宜露面,还请二位移步随我一见。”

    贵客?什么贵客不宜见人?杨辰心中虽有疑虑,却还是点了点头。

    跟随杨慎交离开大殿的还有另外几位驸马。几人穿过花厅,沿着曲折回廊,越往后走,就越是幽静。直到后堂正厅门前,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女子说话的声音。杨慎交说道:“公主,我们到了。”

    门从里面打开,长宁公主的侍女退在一旁,引着众人走入内室。室内设着轻纱屏障。隐约可见后面有两个女子的身影。其中一个是长宁公主无疑,另外一个应该就是驸马口中所谓的贵客。

    “让各位移步前来,实在是无奈之举。还请见谅。”轻纱屏障被“唰”的一声移开,帘后的女子低眉垂首,道:“弘农杨氏女杨雪霁,见过各位宗亲。”

    杨雪霁?!

    “杨郡主。”身旁众人纷纷低头行礼。杨辰迅速从震惊中恢复过来,跟随众人行礼。起身的的一刻。心情无比复杂。

    “杨妹妹身居宫闱,出一趟宫着实不易。被人看到难免引起闲话,故而只能在此密见各位宗亲。”长宁公主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今日杨雪霁的出现让他们也震惊不小。早就听说宫廷里有一位出自杨家的郡主,没想到今日竟能一睹真容。

    杨雪霁毕竟是偷偷跑出宫的,不宜久留,一道茶的功夫之后便起身告辞。她将垂纱帷帽戴在头上。低身向众人行礼,便跟着长宁公主从后门出府去了。

    “这位杨郡主也不简单。”回大厅的途中,身后一人议论道。

    “听说她是皇上的义女。怎么到现在还只是个郡主呢?”

    “不好说啊。”

    “你们应该认识吧?”身边杨立问道。

    杨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道:“认识。”

    “你知道她也会来吗?”杨立问。

    杨辰深吸了一口气,道:“不知道。”

    杨立挑唇一笑,道:“那是该重新认识一下了。”

    杨辰微微一怔,对这个爱说实话的人好感顿时降低了几分。

    +

    杨辰是受皇后之命前来。自然可以堂而皇之待到宴会结束,方才驾车回宫。回宫之后。杨辰本想先去向韦皇后复命,却听来收车驾的内侍省宦官说帝后正在麟德殿赐宴大臣,杨辰便先往上官昭容的梅园去了。

    杨辰已经有些日子没来这儿了,可梅园内的景色却丝毫没有变化。上官婉儿在院子里设了席子,见到跟着宫人进来的杨辰,便冲她微微招手,示意她近前来坐。

    杨辰走到上官婉儿对面,低身行礼,方才在席位上坐下来。

    “好好的,跑到长宁公主那儿去做什么?”上官婉儿倒了一杯茶,递给她。

    杨辰双手接过,道:“今日公主府集会。皇后似乎不放心,让奴去打探打探。”

    “皇后怎么会突然惦记起长宁公主来了?”上官婉儿挑眉问道。

    “这……恐怕跟安乐公主不无关系。”杨辰低声说道。

    上官婉儿淡淡一笑,道:“这对母女,真不知她们是怎么坐到今天这个位置的。李重俊正在东宫招兵买马,她们居然还有心思管人家府中的宴会。”

    李重俊?招兵买马?

    杨辰眉头微蹙,抬眸看着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望着她,说道:“东宫那边你要多留心。”

    杨辰低眉垂首:“是。”

    ++++++++

    不是小札的小札:弘农杨氏

    今天来818这个经常在本书中出现的大家族。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即是春秋羊舌氏后裔。叔向的子孙逃到华山仙谷隐居,居住在华阴。至汉朝华阴属弘农郡,称为杨氏,此即弘农杨氏由山西徙居华阴的历史过程,亦即弘农杨氏之由来。

    杨氏的第一次兴盛应该是在汉朝。西汉有丞相杨敞,杨敞玄孙杨震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人送称号“关西孔子”。杨氏著名的“四知”典故就来源于他(天知,神知,我知,你知)。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能继承震公遗风,且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另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代,也是世居高官。之后的杨氏就一发不可收拾,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是一时显赫。

    杨氏的煊赫达到顶峰应该是在隋朝到唐朝初期。隋朝皇室就是弘农杨氏出身,光这一项就够牛逼了吧。隋朝灭亡之后,弘农杨氏并没有因为朝代更迭而衰落,反而更加生机勃勃,人才辈出。唐朝有“李武韦杨”四姓联姻的政治集团,期中弘农杨氏是“十一宰相”世家。不止如此,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及众多的驸马都是杨氏出身。可见这关西第一望族地位之显赫。

    隋唐之后,杨氏更是能人辈出。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了。文学方面“初唐四杰”的杨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杨万里,都是弘农杨氏出身。

    写到这儿,大家应该可以想到长宁公主府这场集会是怎么个宏大的场面了吧。本章是杨家登上政治舞台的一个开端,大家要留意哦~

    ps:

    今日第一更~~至少还有一更。请留意读者群里的通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