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十九节夜转东都
    船于今日下午到达登封港口,在此停泊过夜。此时已近傍晚,夕阳的余晖下,江水一片瑟瑟,仿佛千点黄金揉碎了洒在江面上,灼灼耀眼。杨辰随着上官婉儿走出船舱,正见太平公主踩着踏板走上来。尚功局赵尚宫在一旁扶着她,她的身后,竟是临淄郡王李隆基。

    上官婉儿心里一紧,隐约觉出些不寻常来。距离行动的时间还有三天,公主现在带着临淄郡王前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她心里想着,面上却没有露出分毫,上前低身见礼:“公主安好。”

    “婉儿姐姐。”太平公主上前扶住她,含笑道:“从上了船就没见过你。正好今晚在港内休息,我就过来看看。不打扰吧?”

    李隆基在一侧微微欠身见礼。他的目光越过上官婉儿,落在后面的杨辰身上。杨辰避开他的目光,垂眸施了一礼。

    “怎么会。公主和郡王殿下驾临,是婉儿的荣幸。”上官婉儿含笑侧身,道,“两位殿下请里面坐吧。”

    三人进入外室,转屏风落座。杨辰奉茶完毕,静静退在上官婉儿身后。茶是去岁江南道进贡的绿叶香茶,袅袅白烟蒸腾,香气氤氲,沁人心脾。舱门关闭,四下寂静,耳边只有江水拍着船舷那细碎的声响。

    “公主今次前来,可是计划有了什么变故?”四下再无旁人,上官婉儿便直奔主题。

    太平公主捧着瓷杯喝了一口水,道:“姐姐别慌,一切都在我掌握之中。”她将杯子放下,微微一笑,说道。“今日来就是想确认一下,圣旨可准备好了?”

    原来如此。上官婉儿心头一缓,吩咐杨辰道:“去将箱子里那紫檀木盒子取来。”

    杨辰依言回到内室。从上官婉儿随身的箱子中取出装着圣旨的紫檀木盒子,回到外舱,双手奉于桌上。盒盖上镶着一块鸡卵大的翡翠,檐口裹着金丝,光灿耀眼。上官婉儿将盖子打开,捧出玉轴黄缎的圣命敕书奉于太平公主面前,说道:“请公主过目。”

    太平公主接过圣旨展开,细细看过,微微点了点头。她将圣旨装入盒中,刚要拿起。上官婉儿却一把按住了盒子。

    “公主莫急。眼下距阜州还有三日的行程,为防不测,这圣旨还是留在我这儿吧。”上官婉儿微微含笑。这圣旨是她防止太平公主过河拆桥最后的保障。自然不能这么轻易就予了人。

    太平公主一笑,道:“婉儿姐姐未免太小心了吧。”

    上官婉儿笑道:“婉儿身无长物,唯此一道圣旨,还可令公主侧目。婉儿别无他想,但求自保而已。”

    太平公主侧眸看着她。含笑道:“也好。姐姐既然不放心,那就亲自随我走一趟吧。”

    上官婉儿微微一顿,道:“去哪儿?”

    太平公主眸光一闪,说道,“一切都已布置妥当,今晚就行动。”

    “今晚?不是商议好到阜州再行动么?”上官婉儿蹙眉问道。

    太平公主双目微眯。挑唇一笑,道:“商议好也是可以变的。和婉儿姐姐这么聪明的人打交道,我也得留一手啊。”

    上官婉儿的心猛地一沉。太平公主这一招她是真的没有料到。如此,那后面的计划可就悬了……

    上官婉儿面色一沉,道:“此地楼船云集,太过招摇,在此动手风险太大。请公主三思。”

    上官婉儿说着就要收回圣旨。太平公主突然出手。死死按住了装着圣旨的盒子。

    “姐姐别慌,我们不在此处动手。”太平公主笑容阴沉。眸中精芒闪动,道,“陛下根本就没有登船,现在仍在神都上阳宫中。我们,回洛阳。”

    上官婉儿闻言一惊:陛下还在洛阳?仔细回想,确实有这个可能。当日登船时只见到了何公公和陛下的仪仗,她就自然而然地以为陛下已经登船。之后又因陛下欠安,从未去拜望过。如今看来,何公公也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早已在登船之处就设定了这个计划,整个龙舟随行,不过是一场大戏,就是为了迷惑敌人的眼睛。

    上官婉儿心下一沉:好一个太平公主,不愧是武则天的女儿,果然下得一手好棋,将所有人都算计其中。想到这儿,上官婉儿不禁一笑:崔湜啊崔湜,你自诩经天纬地鬼神莫测,不知道这一步你有没有算到呢?

    上官婉儿心里叹服,微微点头,道:“公主的计划果然周密。”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还全靠婉儿姐姐出谋划策。”她侧头望了窗外一眼,夕阳的余晖已渐渐隐没,“时候不早了。婉儿姐姐,带上圣旨,咱们走吧。”

    上官婉儿端坐于席,道:“我若是不去呢?”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眼下,恐怕也由不得你。”

    她说着击掌三声,舱门被大力推开,数十个健硕的仆妇走进来,将上官婉儿和杨辰团团围住。

    “这几个不过是我的家仆而已。外面往来的金吾卫也全听我的调遣。婉儿姐姐,还是不要闹得太难看吧。”太平公主冷冷道。

    上官婉儿扫视四周,唇边含着一丝笑意,道:“全听公主吩咐。”

    “且慢。”入室许久,李隆基第一次开了口。众人的目光瞬时都集中在他身上。

    “圣旨由婕妤拿着,也怕不妥。”李隆基开口说道。

    上官婉儿的心猛地停止了跳动,放在桌下的双拳不自觉地握紧。好缜密的心思,难道他已看穿了她心中打算?

    “还是让她来拿吧。”李隆基抬手一指,正指向上官婉儿身后垂头静坐的杨辰。

    杨辰也吃了一惊,一时有些怔怔。

    “她?可靠么?”太平公主问道。

    李隆基说道:“她是我的人,姑母只管放心。”

    太平公主点了点头。上官婉儿侧目看着杨辰,冷冷一笑,说道:“临淄郡王好手段,都安排到我身边来了。”

    杨辰低垂着头,默默不语。

    “也好。既然郡王殿下让你保管,你就好生拿着。不要出什么差池。”上官婉儿道。

    杨辰低头道了声“是”,小心翼翼地将那紫檀木盒子捧在怀中。

    “走吧。”太平公主发话。杨辰匆匆取来斗篷为上官婉儿披在身上,自己也扯了一条素面披风,在众仆妇的挟制下走出船舱。

    天上繁星璀璨,映着远处楼船星星点点的光,铺陈在江面上。岸边有火光往来攒动,是守卫圣驾的金吾卫队正在往来巡查,隆隆的蹄声里夹杂着清脆的铜铃声,在寂静而旷渺的江上听得格外分明。

    甲板上不知何时已布满了太平公主的人。杨辰四下张望,却寻不到江禄的影子,恐怕他和其他观风殿宫人都已经被太平公主控制起来了。大船下早已备好了两叶小舟。小太监挑灯撑桨立在船头候着。上官婉儿刚走到船边,忽然一声惊呼向前栽倒,还好李隆基手疾扶住了她。与此同时,船下水中传来“噗通”一声闷响。杨辰定睛一看,原来是婕妤不小心将摆在舷槽上的那个柳叶白瓷瓶踢到了江中。

    杨辰想上前去搀扶。却被李隆基抬手挡住了去路。这间隙赵尚宫已经走了上去,说道:“晚上看不清路,婕妤可小心些。让奴伺候您吧。”

    上官婉儿侧眸看了杨辰一眼,随即便点点头,任赵尚宫扶着她登船去了。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和赵尚宫三人坐着第一艘小船离开。第二艘船上,就只剩下了杨辰和李隆基。

    江上风大。吹得杨辰身上月白垂纱襦裙扑棱棱乱飞。李隆基毫不避讳地将她揽在身侧。他的身子是暖的,手是灼烫的,就连双目也散发着灼然的光彩。在黑夜中望向前方,似是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杨辰身子软软地靠着他,心却异常冰冷,仿佛船下寒透了的江水。

    “冷么?”李隆基忽然在她耳边问道。

    杨辰微微摇了摇头,抬眸看着他。问道:“这个东西……为什么让我拿着?”

    李隆基侧头看着他,江面上的火光给他的鼻梁眼窝勾勒出分明的轮廓:“因为我不信她。只有你拿着。我才放心。”他握紧了杨辰抱着盒子的手,说道,“你可一定要拿好。这东西,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杨辰直视着他的双眼,轻轻点了点头。

    小船靠岸,岸边早已有马车等候。上官婕妤已和太平公主登上了先前的车驾,李隆基带着杨辰走到第二辆车前,说道:“我还要去别处安排,崔将军会一路护送你。”

    杨辰抬眸,只见青蓬马车后跟着两列明火执仗的骑兵。马车一侧,银鞍白马上端坐着一金甲将军,正是金吾卫崔青云。

    看到杨辰,他似乎也有片刻的惊讶,只是脸上仍旧是军人刚毅的神情,什么也看不出。

    “记住,手里的东西千万不能交给任何人,明白吗?”李隆基沉声说道。

    杨辰转回目光,点了点头。

    李隆基继续说道:“到了上阳宫门前,自会有人带着你去神皇陛下的寝殿。你只要在寝殿中等着,什么时候听到外面太平公主的声音,你再将圣旨捧出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就说是神皇陛下亲自下的旨意。记住了么?”

    杨辰点点头:“我都记下了。”

    “好。”李隆基点点头,“成败在此一举,我们事后再见。”

    他说完转身欲走,杨辰突然出声唤道:“三郎!”

    李隆基转过身来看着她。

    “万事小心。”杨辰说道。

    火光下,李隆基眸光微动,继而大步上前将她揽入怀中。杨辰在他臂弯间抬起头,分明看见马上的崔青云脸上瞬间的震动。

    李隆基怀抱着她,声音闷闷从头顶传来:“辰辰,你放心。今日过后,便是我们的好日子了。”

    杨辰微微点头:“我知道。”

    “你也千万小心。”李隆基最后看了她一眼,转过头翻身上马,调转缰绳而去。

    他身后跟着数百护卫,一时马蹄腾腾,尘土飞扬,迷蒙了她的双眼。杨辰望着他远去的方向,怀中的锦盒仿佛一块烙铁,灼灼烫着她的手心。

    “宫人,上车吧。”崔青云勒着马缰,沉声催促。

    杨辰看了他一眼,转身走到车前。车夫将木凳搬下,在她手肘上托了一把,扶着她上了车。锦帘落下,将外面光芒阻绝,唯剩她一人怀抱圣旨,端坐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