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41章小学、中学、大学
    秦羽改革教育的念头很久就有了,大唐现在教育体制是很畸形的。

    

    在跟李世民提出想法以前,教育一直垄断在世家大族手里。

    

    五姓七族即是一个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李世民想要做出改变,也是没有办法的。

    

    原本历史汇总,李世民为了打压世家大族,让高士廉,修订氏族,以李姓为首,外戚次之。

    

    山东的士族崔家,被降为了三等。

    

    这么做正是为了提高李家的地位,加强他的皇权。

    

    最终李世民还是没有能够成功,士族的实力还是足够强大的。

    

    整个唐朝,都是最强大的。

    

    当然因为秦羽的出现,建立了唐科院,搞出了大唐日报。

    

    垄断了教育权,和舆论控制权,为大唐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动摇了士族千百年来的根基。

    

    迫使五姓七族不自量力的造反,最后一举将他们消灭。

    

    在士族门阀,垄断教育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手伸向教育里,这会触犯他们的根本利益。

    

    五姓七族灭掉后,大唐各地的官学,就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兴起。

    

    这样一来,学校的数量是增加了,但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质量相差也实在过大。

    

    所以秦羽打算对大唐的教育制度进行一个改革。

    

    对于教育李世民自然是超级重视的。

    

    他可是深刻的认识到了,教育权垄断在士族手里是多么的恐怖。

    

    科举制度刚刚出现的时候,李世民可是要把天下人才都收入囊中。

    

    现在随着大唐的发展,他也意识到了科举有他的局限性。

    

    现在大唐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各地需要的人才也不尽相同,这点是科举不可能满足的。

    

    然后就有了从唐科院里进行招考人才的事情出现。

    

    甚至唐科院里选拔的人才更多。

    

    而科举一年举行两次,甚至已经成为了摆设。

    

    在这种情况下,大唐上下,群臣百姓,都认识到了秦羽推广的教育制度的优越。

    

    大唐各地举办的官学也是参考了秦羽的教学方法。

    

    在秦羽和李世民提出这个事情后。

    

    第二天早朝上,戴胄就出列上奏:“陛下,现在大唐各地官学兴起,为大唐培养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但是各地官学,没有统一的一个标准,教学质量差距很大,臣恳请,改革教育制度。”

    

    “怎么改革!”

    

    这时候孔颖达也站出来:“陛下,臣等建议,设立,大学中学还有小学。”

    

    “这有何区别?”

    

    李世民奇怪地问道。

    

    满朝文武也都提起了兴趣。

    

    孔颖达继续解释:“小学对低龄儿童进行教育,六年,中学对十二岁左右至十八岁的少年进行教育,分为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各是三年,中学之后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大学是何物?”

    

    李世民更加好奇地问道。

    

    “大学是专研高深学问的学府,比如唐科院。”

    

    孔颖达举例说明,老东西们马上就明白了其中道理。

    

    李世民点头道:“是应该搞出一个统一标准了,此事就由孔颖达和戴胄去完成吧。”

    

    “是!”

    

    戴胄昨天跟秦羽商量以后,马上就去找了孔颖达说了这个事情。

    

    两人直接拍板,决定今天就跟李世民汇报此事。

    

    本来以为要浪费一些口舌,没有想到就这么顺利,就让李世民答应了。

    

    两人相视一笑,明白了过来,恐怕昨天秦羽已经说服了李世民。

    

    “这两个老东西,怕是要青史留名了。”

    

    众臣看着他们两个,都是无比羡慕。

    

    礼部还有民部的官员们,也都欢天喜地。

    

    这事情肯定要有纯粹羡慕嫉妒的份了。

    

    接下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快汇报完。

    

    朝会结束,戴胄和孔颖达直接去了富平侯府。

    

    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秦羽才是掌握方向盘的人,否则可能是会出问题的。

    

    毕竟这个东西,在大唐还是新鲜事物,他们两个人心里面也没有一个准谱。

    

    “两位都是稀客,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秦羽看到这两个老东西,就知道他们是为了教育体制改革而来。

    

    “富平侯,陛下已经答应了教育改革的事情,让老夫和孔先生来负责。”

    

    戴胄可直接说道。

    

    秦羽笑道:“我昨天跟陛下汇报过此事了,陛下已经答应了。”

    

    “难怪朝会上,陛下如此轻易答应下来。”

    

    孔颖达和戴胄,知道自己猜对了。

    

    孔颖达紧接着说道:“改革的事情定下了,只是该怎么改,具体怎么操作,我们没有头绪,尤其是六年的教材如何编写呢,这也是一个难题。”

    

    教育是礼部负责的。

    

    教材的编写自然也是礼部来做,对此孔颖达是一点头绪没有。

    

    按照他的为人,一般都是有了十足的把握后,他才会去做。

    

    不过出于对秦羽的绝对信任,加上这也是功在千秋的事情,所以没有和秦羽过多沟通,就急急忙忙上奏李世民了。

    

    秦羽笑道:“孔祭酒有些灯下黑了,唐科院里那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你去跟他们商议不就好了,怎么指定教材,怎么改革,我会协助你们的。”

    

    “对啊,老夫怎么忘了这茬。”

    

    孔颖达笑道。

    

    唐科院的日常事务都是他来操持,对唐科院的事情,他是最了解的。

    

    但是此时灯下黑,忘了这回事了。

    

    秦羽道:“唐科院,前三年的课程,都是适合低龄儿童的课程,可以按照不同科目,分为六个学年的教材。”

    

    孔颖达道:“可是三年就能够学完的课,为什么要分为六年?”

    

    秦羽道:“唐科院的学生,都是各地佼佼者,聪明伶俐,三年学会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没任何难度,但是日后要进行的小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国民的,很多孩子智商没这么高,接受能力没有这么强,要适应绝大多数,只能延长学年。”

    

    得到秦羽的解释,孔颖达也就明白了:“这么说某就懂了,那就按照富平侯说的来改。”

    

    秦羽道:“至于中学,也照搬唐科院就行了。”
为您推荐